子房英特人,易老穷根柢。
纵横出妙用,万变不离体。
当其报秦时,家难不顾弟。
挥槌捣祖龙,结客自燕蓟。
天地为震动,此身一稊米。
秦亡志虽酬,韩破颜仍泚。
来谒龙准公,投机类天启。
中原纷战争,两强力难抵。
雍容谈笑间,国耻竟刷洗。
旧君有反服,臣子获尽礼。
雄心就敛退,勋业犹唾涕。
仙人在何许,高步凌北济。
壑松作糗粮,煮石当酒醴。
千载邈高风,仰望首重稽。
注释:
古意
子房(张良):指西汉开国功臣,汉高祖刘邦的谋臣。
英特:英才卓绝。
易老穷根柢:易老,即张良。根柢,比喻根基。
纵横: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各国君主,以取得政治上的成功。
万变不离体:虽然世事变化多端,但事物的本质始终没有改变。
当其报秦时,家难不顾弟:在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帮助刘邦打败强敌项羽、建立汉朝的时候,他不顾家庭的困难,毅然决定为刘邦出主意。
挥槌捣祖龙:挥锤打击秦始皇,暗喻刘邦推翻了秦朝。
结客自燕蓟:结交宾客,从燕地出发。
天地为震动:整个大地都为之震动。
此身一稊米:自己像一颗小草一样微不足道。
秦亡志虽酬,韩破颜仍泚:即使秦国灭亡,韩信被杀,张良也毫不在意。
来谒龙准公:来到见刘邦。龙准公,刘邦的别称。
投机类天启:投其所好,就像得到了上天的启示。
中原纷战争,两强力难抵:中原地区战乱不断,两个强大势力难以相抗衡。
雍容谈笑间:从容不迫地谈笑风生。
国耻竟刷洗:国耻被彻底清洗。
旧君有反服,臣子获尽礼:昔日的君主已经倒台,臣子们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雄心就敛退:收敛雄心壮志,不再张扬。
勋业犹唾涕:功勋事业如同洒在地上的泪水一样。
仙人在何许:不知神仙在哪里。
高步凌北济:行走在北方的道路上。
壑松作糗粮,煮石当酒醴:壑中长满松树,可以作为粮食;煮石为酒,美味如酒。
千载邈高风,仰望首重稽:千年之后,人们依然怀念这位伟人的高尚品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全诗采用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音韵悦耳的格律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张良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子房英特人”,赞扬了张良的才智超群,英明非凡。这里的“英特”意为杰出、卓越,形容张良的才华和能力都非常出众。
第二句“易老穷根柢”,则暗示了张良虽然年纪已大,但其思想、理念仍然根深蒂固,不为外界所动摇。这里的“易老”指的是年龄的增长,而“根柢”则是比喻张良的思想和理念像树根一样深植于土壤之中,无法拔除。
第三句“纵横出妙用,万变不离体”,则是说张良的纵横家才能和谋略在乱世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无论是什么样的局势,他都能找到应对之道,而这种能力又始终贯穿在他的思想和行动中。
第四句“当其报秦时,家难不顾弟”,描述了张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惜牺牲家庭和个人利益的情况。这里的“当其报秦时”是指张良在为刘邦策划如何推翻秦朝的过程中,“家难不顾弟”则是指他在面对家庭困难时,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第五句“挥槌捣祖龙”,则形象地描绘了张良利用手中的权力,成功地推翻了秦始皇统治的情景。这里的“挥槌”象征着张良运用智慧和力量,将敌人击倒,而“捣祖龙”则是指他成功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第六句“结客自燕蓟”,则描绘了张良结交天下豪杰,从燕地出发,共同追求理想的情景。这里的“结客”指的是结交朋友,而“自燕蓟”则表明他的行动地点是从燕地出发。
第七句“天地为震动”,则表达了当时整个大地都被张良的行动所震撼的情景。这里的“震动”意味着张良的影响力非常广泛,足以影响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第八句“秦亡志虽酬,韩破颜仍泚”,则是说尽管秦国已经被推翻,韩信也被击败,但张良的志向并未得到完全满足。这里的“秦亡志虽酬”指的是秦国已经被推翻,而张良的志向并未得到完全实现。而“韩破颜仍泚”则是指韩信虽然被击败,但他的精神仍然没有被彻底打倒。
最后一句“来谒龙准公,投机类天启”,则描绘了张良前来拜见刘邦,并得到刘邦的信任和赏识的情景。这里的“来谒龙准公”指的是张良前来拜访刘邦,而“投机类天启”则是指他与刘邦的关系如同得到了天上的启示一般。
全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展现了张良一生的传奇经历,令人敬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