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有靖节翁,古昔称高士。
自陈簪组后,为义不两仕。
虽乏报韩功,深怀帝秦耻。
拂衣归故园,寒菊被栗里。
醉馀洒新诗,题自庚子始。
托此明大闲,言外有馀旨。
我生后千岁,历十五庚子。
区区一垤中,起灭纷未已。
壮夫感颓光,大运悲逝水。
登高极遐想,舒卷寓至理。
风期渺相接,衰暮竟谁似。
酌泉荐芳馨,茫茫九泉起。
九日读陶渊明诗
晋有靖节翁,古昔称高士。
自陈簪组后,为义不两仕。
虽乏报韩功,深怀帝秦耻。
拂衣归故园,寒菊被栗里。
醉馀洒新诗,题自庚子始。
托此明大闲,言外有馀旨。
我生后千岁,历十五庚子。
区区一垤中,起灭纷未已。
壮夫感颓光,大运悲逝水。
登高极遐想,舒卷寓至理。
风期渺相接,衰暮竟谁似。
酌泉荐芳馨,茫茫九泉起。
注释:
1.晋有靖节翁:晋代有名叫陶渊明(字元亮)的人。
2.古昔称高士:自古以来就称赞他为高尚的志士仁人。
3.自陈簪组后:自从辞去官职之后。簪,一种古代头饰;组,丝带,这里指官服。
4.为义不两仕:为了正义而不肯做官。
5.虽乏报韩功:虽然缺少报效韩国的功效。韩,指韩国,战国时期小国,位于今天的朝鲜半岛上。
6.深怀帝秦耻:深深地怀有对秦朝的仇恨。
7.拂衣归故园:拂衣,表示辞别。归故园,回到故乡。
8.寒菊被栗里:菊花盛开在栗里。
9.醉馀洒新诗:喝醉酒之后写下了新的诗歌。
10.题自庚子始:这首诗是写在庚子年(即公元1960年)。
11.托此明大闲:寄托在这明朗宽广的空间之中。
12.言外有馀旨:言下之意有很多的意思。
13.我生后千岁:我活了一千年后。
14.历十五庚子:经历了十五个庚子年。
15.区区一垤中: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地方。
16.起灭纷未已:兴起和灭亡的事情还没有结束。
17.壮夫感颓光:伟大的男人也感到了颓废的命运。
18.大运悲逝水:整个时代的运势都在悲哀地逝去。
19.登高极遐想:登上高处可以想象很远的事情。
20.风期渺相接:风向飘忽不定,无法相会。
21.衰暮竟谁似:衰老的暮色又有谁能相比呢?
22.酌泉荐芳馨:斟满泉水来献上芬芳的香气。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借咏陶渊明抒发自己的感慨。诗的前八句是说“自陈簪组后”,为正义而不愿做官,不为报答韩国的功绩,也不恨秦亡之仇。接着写自己辞官归隐之后的生活,与菊花相伴。“寒菊被栗里”一句写出了自己归隐后的心境。“醉馀洒新诗”,是说自己在饮酒之余又写了一些新的诗。“题自庚子始”,表明这些诗歌是在庚子年写的。“托此明大闲”,是说自己把这些诗歌寄托在明朗宽广的空间之中。“言外有馀旨”,是说这些诗歌言下之意很多。最后两句是说自己活了一千年后,经历了十五个庚子年,仍然觉得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不如及时行乐,享受生活。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及时行乐生活的赞美,充满了哲理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