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楚山人,服毳而冠鹖。
危坐古松根,不饥亦不渴。
颜色白如玉,千岁如电抹。
我行不惮远,晨去披裋褐。
平生恋着心,恩爱资妙割。
开口谅来意,丹鼎分圭撮。
相看语未了,冉冉翔木末。
归来问故人,云山渺空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背诵。解答此题关键要熟悉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昔闻楚山人”意思是:我早先听说过楚国的隐士,“服毳而冠鹖”,意思是:他头戴鹖冠,身披兽皮。

“危坐古松根”意思是:他在苍劲的松树下安坐,神态恬静安详。“不饥亦不渴”意思是:他不饥饿也不口渴。

“颜色白如玉”意思是:面色白皙,犹如美玉一般。“千岁如电抹”意思是:他年岁已经一千岁了,就像闪电划过夜空一样,瞬间即逝。

“我行不惮远”意思是:我不怕路途遥远,“晨去披裋褐”意思是:清晨出发时,身着粗布衣裳,意在表现诗人不畏艰辛的精神。

“平生恋着心”意思是:我一生迷恋着这个心。“恩爱资妙割”意思是:因爱而相互割舍。

“开口谅来意”意思是:我一开口就能明白他来意。“丹鼎分圭撮”意思是:用炼丹的鼎来分取圭形的药粒。

“相看语未了”意思是:两人相对交谈,还没说完就离开了。“冉冉翔木末”意思是:渐渐地飞向树梢的尽头。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作者通过咏物抒情,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联写诗人早听说楚地有位高道长者,其人服饰简朴,头上戴的是鹖(一种鸟名)冠,身披兽皮衣。颔联写这位高人坐在苍劲的松树下,神情恬淡自得,不为外界所动,他虽然年事已高,但却像千年前闪电一般瞬间逝去。颈联写诗人与隐者攀谈,得知他之所以这样清苦,是因为心中有所牵挂而不得不割舍。这一部分写出了隐者的身世和性格。尾联写诗人离去时,依依不舍,目送友人远去,并感叹云山之遥,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

诗歌以咏物起兴,开篇写隐者的形象,接着写他的品性,最后写两人的交往,结构上是总分关系,中间又夹杂了叙事的成分,所以是总分总式结构。全诗以物言志,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物传情,使物与志融为一体,情景交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