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羲轩时,真淳初未散。
人人悟此理,不用一言赞。
漂流三季后,前圣多忧患。
木铎方大鸣,音响惜中断。
百家自其后,非是纷相难。
父子起争端,恨死呻吟缓。
秦人规我隙,行素俱灰炭。
读律不读书,条贯毛发乱。
嗟彼商颜人,坐不学城旦。
一曲紫芝歌,应有三人叹。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峤所作,共二十句。下面是对每句的具体分析:

  1. 吾闻羲轩时,真淳初未散。
  • 我听说在羲氏与轩辕的时代,人们追求的纯真和真诚未曾散失。
  • “羲轩”指的是传说中的两位古代帝王,即伏羲和轩辕,他们被尊为华夏文明的始祖。
  • 这里强调了古代圣人时期的理想状态。
  1. 人人悟此理,不用一言赞。
  • 人们已经领悟到了这个道理,不需要用言语来赞美。
  • 这表明真理是内在的,不需要外界的认可或赞美。
  1. 漂流三季后,前圣多忧患。
  • 经过长时间的漂流后,许多古代圣贤都陷入了忧患之中。
  • 这里的“三季”可能是指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
  • 表达了对古代圣贤遭遇的同情和理解。
  1. 木铎方大鸣,音响惜中断。
  • 钟声开始响彻云霄,但可惜声音被打断。
  • 这里用木铎比喻古代的钟声,象征着启蒙教育的声音。
  • 表达了对知识传承中断的遗憾。
  1. 百家自其后,非是纷相难。
  • 随着各家学说的兴起,并非都是互相争辩难以解决。
  • 指出了学术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父子起争端,恨死呻吟缓。
  • 父子之间因为争执而痛苦,这种痛苦令人恨到极点。
  • 反映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1. 秦人规我隙,行素俱灰炭。
  • 秦国人因为我的错误而寻找我的过失,导致我的品行变得如同灰烬和炭一样。
  • 这里可能指李峤受到秦国的攻击或误解。
  1. 读律不读书,条贯毛发乱。
  • 只读法律却忽视了学问,结果连基本的道理都搞混了。
  • 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1. 嗟彼商颜人,坐不学城旦。
  • 那些像商容那样的人,因为没有接受教育而坐牢。
  • 商容是古代的一位贤人,因直言进谏被纣王囚禁并死于狱中。
  1. 一曲紫芝歌,应有三人叹。
  • 即使只是唱一首《紫芝歌》,也足够让三个人感到叹息。
  • 《紫芝歌》可能指某种特定的歌曲或诗歌,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古人智慧、道德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刻感悟。从对古代圣贤的怀念,到对现代学者的反思,诗人试图传达一种跨越时空的智慧和道德观念。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体现了唐代诗人的文风特点和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