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岭上三家村,林下美人现香魂。
淡妆素服谢雕饰,摆落玉镜尘埃昏。
散花衣祴粘不落,昨夜偶过祇树园。
树下泠泠漱涧玉,乱流赤脚飞泉温。
喷成涧草万片玉,阴崖未肯希春暾。
自怜艳质媚幽独,拄杖敲铿谁过门。
相期但有月知状,不用椽笔书要言。
花应一笑饮我语,随风飞坠双银樽。
【注释】
万松岭上三家村,林下美人现香魂。
淡妆素服谢雕饰,摆落玉镜尘埃昏。
散花衣祴粘不落,昨夜偶过祇树园。
树下泠泠漱涧玉,乱流赤脚飞泉温。
喷成涧草万片玉,阴崖未肯希春暾。
自怜艳质媚幽独,拄杖敲铿谁过门。
相期但有月知状,不用椽笔书要言。
花应一笑饮我语,随风飞坠双银樽。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丰六年(西元一〇八三年)冬,苏轼被贬惠州时。苏轼与陈师道同游万松岭,见岭上有三家村舍,便写了这首七律来赞美梅花的美丽和香气。陈师道的诗中也有“梅”字,是咏梅的佳句。此首写景叙事,抒情言志,以梅花为题材,写出了梅花的风姿,并寄寓了自己的感慨,写得十分出色。
首联:“万松岭上三家村,林下美人现香魂。”
这两句写景。在万松岭上有个村子,名叫三家村,村边树林里住着一位美人。诗人用“林下美人”比喻梅花,说梅花像美女一般,散发着迷人的清香。
颔联:“淡妆素服谢雕饰,摆落玉镜尘埃昏。”
这两句写人。梅花不施脂粉,也不穿华丽的衣服,更没有繁复的装饰。它静静地开放,不与艳丽的百花争艳斗丽。诗人把梅花比作美人,说她不施浓妆重饰,也不穿戴华丽的衣裳,只淡淡地打扮一番,显得格外娇美动人。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梅花不涂脂抹粉,不戴金银珠宝等华丽饰品,却能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它不追求艳丽的外表而甘于寂寞,不追求浮华的生活而甘于清苦。这种超然物外、清静无为的品格令人敬佩。
颈联:“散花衣祴粘不落,昨夜偶过祇树园。”
这两句写景。梅花像穿着一件美丽的外衣,飘落在枝头和地上。梅花洁白如雪,晶莹透亮,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诗人在月光下漫步在祇树园中,闻到花香沁人心肺。
尾联:“树下泠泠漱涧玉,乱流赤脚飞泉温。”
这两句写景。诗人在月光下漫步在祇树园中,看到清澈的泉水从山上流下来,溅起层层白浪。这些泉水就像飞溅的玉珠,晶莹剔透。他听到泉水潺潺流淌的声音,感到一股清凉的泉水滋润着他的心灵。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月光下,祇树园中的泉水潺潺流淌,犹如仙女洒下了无数的珍珠。那些泉水清澈透明,晶莹剔透,让人感到清凉宜人。
尾联:“花应一笑饮我语,随风飞坠双银樽。”
这两句写意。诗人看到美丽的梅花盛开在枝头和地上,忍不住赞叹不已。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美好时光,感叹时间过得太快,已经失去了青春年华。他想到自己曾经拥有过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生活,但如今却孤独一人面对漫长的岁月。于是诗人不禁吟咏道:梅花啊!你的笑容如同一杯醇厚的酒酿,让我陶醉其中;你的芬芳如同一首美妙的歌曲,让我心旷神怡。随着春风轻轻吹拂,你的花瓣纷纷扬扬落下,犹如一对闪闪发光的银酒杯子。
尾联:“花应一笑饮我语,随风飞坠双银樽。”“花应一笑饮我语”指梅花似曾相识,笑颜迎客,饮以佳词,故作歌咏。“随风飞坠双银樽”指梅花随风飘落而下,犹如一双银色的酒杯在月光下闪耀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