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丹歌 其三

世人识柔不识刚,便道黄芽色带黄。
学来若到杯铅境,始信黄芽色不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还丹歌·其三》是唐代李玄光的作品,而非杨行真人所作。这首诗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探讨了炼丹术与精神修养的关联。下面将介绍此作品:

  1. 原文节选
还丹歌 其三  
世人欲作寻复难,心犹豫,意迟疑。  
八丹方法由来有,如何不取一门知。  
二人语,共商量,日夜寻思不死方。  
若取黑铅并姹女,腾身天上自翱翔。  
一为左,一为右,阴阳具足还丹就。  
真须炼,必长生,逍遥自在...  
  1. 诗歌解析
  • 炼丹术与精神追求:诗中“神水华池世所稀”表达了炼丹术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种超凡脱俗、难以寻觅的境界。
  • 隐喻与象征:通过炼丹的过程(取黑铅并姹女),象征性地表达了追求真理、实现灵性升华的过程。
  • 阴阳平衡的智慧:诗中的“一为左,一为右,阴阳具足还丹就”,反映了道家哲学中的阴阳平衡观念,暗示了和谐与统一的重要性。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李玄光可能是一位道教学者或炼丹家,其作品反映了他对道教炼丹术的理解和实践。
  • 时代背景: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道教发展的繁荣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有涉足炼丹术的研究,李玄光的作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1. 文化意义
  • 道教文化的传播:作为一首反映道教炼丹术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道教文化的魅力,也促进了道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精神追求的体现:诗中所表达的追求长生不老、超脱世俗的精神,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精神追求的高度关注。
  1. 艺术特色
  • 语言韵味:诗歌采用了平实的语言,但又不乏文采,使得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
  • 象征意象:诗中的炼丹过程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远和含蓄。

《还丹歌·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炼丹术追求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道教文化和精神追求的艺术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古人对于生命、宇宙和精神世界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