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卧书颠倒,虫鸣坐寂寥。
残灯生暗晕,重露集寒条。
真乐闲尤见,深禅静更超。
此怀无与晤,拥鼻一长谣。
秋夜二首
介绍
。
《秋夜二首》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全诗共两首,第一首写的是秋天的夜晚,第二首则是描述了白天的景象。这两首诗都以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秋季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第一首
秋夜月明风露清,
独坐幽窗听雨声。
窗外梧桐叶落尽,
心中忧愁似潮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夜晚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独自坐在窗前,听着外面的风雨声和落叶的声音,感受到了秋夜的清冷与寂静。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难以排解的感觉,仿佛心中的波涛在涌动。
第二首
朝来天气暖如春,
柳絮飞花满地尘。
窗外日光红似火,
心中欢喜
相关推荐
秋夜二首 客卧书颠倒,虫鸣坐寂寥。 残灯生暗晕,重露集寒条。 真乐闲尤见,深禅静更超。 此怀无与晤,拥鼻一长谣。 注释如下: 1. 客卧书颠倒,虫鸣坐寂寥:客人躺在床上看书,但因为疲劳而感到颠倒,听到虫子的叫声而感到寂寞。 2. 残灯生暗晕,重露集寒条:夜晚的灯光微弱,映照在墙上产生出一片昏黄的光晕;早晨的露水凝聚在草叶上,使草叶显得更加寒冷。 3. 真乐闲尤见,深禅静更超
秋夜二首 幔逗长风细,窗留半月斜。 浮烟暝绿草,泫露冷黄花。 独曳缘云策,仍寻度水槎。 归时参夜半,邻犬静中哗。 注释: 1. 幔逗长风细,窗留半月斜。 (幔逗:帘子) 长风细:指风很柔和 窗留半月斜:窗户留下了月亮的倒影 2. 浮烟暝绿草,泫露冷黄花。 (泫:眼泪流下来的样子) 浮烟:淡淡的烟雾 暝绿草:使绿色的草地变得暗淡 泫露冷黄花:泪珠滴在了寒凉的菊花上,使之更加凄美 3. 独曳缘云策
注释: 1. 秋夜二首: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作者以“秋风”为背景,通过描写秋天夜晚的宁静、凉意以及月光下的梧桐树,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 2. 夜久无眠秋气清:夜晚已经持续了很久,而我却无法入睡,因为秋天的气息让我感到清新。 3. 烛花频剪欲三更:“烛花”即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烛光,而“频剪”则表示频繁地修剪或整理这些烛花,以便在深夜保持光亮。这里的“欲三更”指的是接近半夜的时间
【注释】 “凉天如水”:形容秋天的天气,凉爽宜人。 “夜澄鲜”:夜晚清澈透明。 “桂子风清”:指桂花的香气。 “去眠”:离去休息。 “多谢嫦娥知我意”:感谢嫦娥(月宫仙子)知道我的意思。 “中秋未到月先圆”:中秋节还未到来,月亮就已经圆满了。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了一个宁静的秋夜,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夜晚,同时寄托了他的情感和愿望。 首句中的“凉天如水”
秋色满江干,江枫已半丹。 身闲诗简淡,道胜梦轻安。 注释:秋天的景色已经充满了整个江边,江边的枫叶也变得一半鲜红如丹。我虽然身居闲散之官,但心境恬淡,对于名利看得很淡,所以生活过得很轻松自在。 偃蹇怜腰折,清癯鄙面团。 注释:我羡慕那些高官显贵,因为他们能够享受富贵和安逸的生活。而我这样的清廉之士却常常感到身体不适,甚至有时还会腰痛。 何妨杵衣夜,又见岁将残。 注释:为何要忍受夜晚洗衣服的辛苦呢
落叶鸣遥夜, 啼螀送暮秋。 不知何许笛, 故作此时愁。 青海三年戍, 黄旗万里侯。 何如石帆下, 烟雨钓沧洲。 赏析: 首句“落叶鸣遥夜”,描绘了深秋时节,树木的叶子纷纷飘落,发出沙沙的声响。这种响声在静寂的夜空中显得尤为清晰,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氛围。接着“啼螀送暮秋”中的“啼螀”,即秋蝉,它们在秋天的夜晚鸣叫,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准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注释】 秋夜二首 灯欲残时酒半消,断砧疏雨共无憀。 老来万事浑非昔,惟有诗情似灞桥。 译文: 灯将要熄灭的时候,我的酒也喝得差不多了,那稀疏的砧声伴着细雨,让人感到凄凉。 老了之后,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事都不是从前那样,只有诗歌的情感还像以前一样,依然如故。 赏析: “灯欲残时酒半消”,意思是说,到了夜晚,灯光将尽,我饮酒已至大半,此时的心情十分寂寞。诗人以“欲”字开头,写出了时间的推移
【注释】 ①夜雨凄凉:指深秋时节,夜晚细雨绵绵,天气阴冷。客思迷:客居异乡的思绪迷乱。 ②梦回时:指梦中回到故乡的时候。 ③人人解说:人人都在谈论。 ④诗人彻底知:诗人对秋天的感悟是深入骨髓的。 【赏析】 此诗写深秋时节,夜雨凄切,诗人独宿他乡,思绪万千。闻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子)而梦回故里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思念家乡的情感以及对秋天的深刻感受和理解。全诗意境凄清、深沉,语言朴实。
秋夜二首 月落窗仍暗,灯残卷未收。 家人催杼柚,稚子问更筹。 冷露虫专夜,凄风树怯秋。 百年一瞬目,万虑几搔头。 【注释】: 月落窗仍暗,灯残卷未收:月亮落下时,屋子还显得昏暗;灯光已尽,书卷还未收起。 家人催杼柚,稚子问更筹:家里人催促纺纱的机杼声和织布的织梭声;小孩子问父亲什么时候才能入睡。 冷露虫专夜,凄风树怯秋:寒冷的露水滴在树叶上,昆虫被冻得一动不动;凄厉的秋风使树木瑟瑟发抖
秋夜二首 志大空怀璧,交疏少断金。 半生成白首,十载对青衿。 朝市灰心久,山林托兴深。 红尘多汩没,清夜几沉吟。 注释: 1. 志大空怀璧:意指心怀壮志但缺乏实现的途径。 2. 交疏少断金:形容人际关系疏远,难以得到他人的帮助。 3. 半生成白首:意指人生短暂,转眼间就到了老年。 4. 十载对青衿:形容长时间在学业、事业上努力不懈,勤勉学习。 5. 朝市灰心久
【注释】 萧寺:指寺庙。 客怀:旅居他乡的情怀。 牢落:凄凉。 自合:本应。 惟惭:只感到惭愧。 虫语:虫鸣声。 梧叶:即梧桐树叶。 百感令人思惘然:许多感触使人思绪万千,茫然无措。 【译文】 萧寺的钟声敲到枕边,旅居他乡我满怀愁思难以入睡。 自己才疏学浅,本应对当时的人才不屑一顾,如今却只能对那些年老体衰的亲友感到愧疚。 蟋蟀在草丛中呜叫,秋天快要到了;秋风阵阵吹来,梧桐树叶沙沙作响
秋夜二首 喔喔荒鸡唱五更,起瞻北极大星明。 佳人捣练秋如水,壮士吹笳月满城。 江海久惭生计拙,干戈深动故园情。 尺书望断南来雁,怅惘空令涕泗横。 注释: 1. 喔喔荒鸡唱五更:夜晚的荒村中,公鸡的叫声打破了寂静,它开始报时。 2. 起瞻北极大星明:我起床仰望天空,看到北极星在明亮的闪烁。 3. 佳人捣练秋如水:美丽的女子正在用织布机织布,她的动作如同水流一般细腻。 4. 壮士吹笳月满城
秋夜二首 《秋夜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为组诗,共两首。第一首咏蟋蟀之鸣,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第二首写自己与朋友在月下起舞,以歌舞排遣忧愁,表现了作者的乐观精神。 夕凉满庭户,悄悄林下宿(夕阳西下,清凉之气充满了庭院,悄然无声地在林荫下过夜) “夕凉”点明时间,即傍晚时分。此时,夕阳西下,天色渐暗,凉气袭人。“夕凉”二字既写出了季节,又渲染出一种清冷的气氛
短檠照幽榻,秋气夕逾爽。 雨止风叶鸣,天清候虫响。 嗜古思有为,困学愧无长。 往已来不闻,抚心徒偃仰。 解析: 第一句“短檠照幽榻”,描述了在昏暗的烛光下,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房间里。第二句“秋气夕逾爽”则表达了秋天的夜晚,凉爽宜人。第三句“雨止风叶鸣,天清候虫响”,描绘了雨停后,秋风中的树叶发出声音,天空也变得清澈,可以听到虫子的声音。第四句“嗜古思有为”,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解析】 此为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 第一首写秋风的威力,河汉横空;第二首写客中思归之情。“蟪蛄”两句写秋夜的景象,“叹息夜中起,揽衣白云前。故人一尺书,关山邈以绵。”两句写自己因思念故乡而彻夜难眠。“宁当如参商,别离多盛年。携手思行游,何时早归旋。”两句写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渴望早日归去的热切心情。 【答案】 (1)秋风西北至,河汉横中天。 秋风从西北方刮来,银河横贯中天。
《秋夜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诗。这是第一首,全诗如下: 飒飒丘中桂,凄凄阰上兰。 芳馨讵能久,北风天已寒。 注释:飒飒的风吹动着山中的桂树,凄凉的月光照耀着天上的兰草。芳香虽然能持续长久,但是北风已经使得大地寒冷。 赏析:在这首诗中,王昌龄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情感。他通过描述桂树和兰草来表达季节的变化和天气的寒冷。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易逝的感慨。 第二首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