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凉满庭户,悄悄林下宿。
蛩韵连废阶,萤光映深竹。
虚怀感末事,往节惊瞬目。
起舞明灯前,驱愁泻醽醁。
秋夜二首
《秋夜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为组诗,共两首。第一首咏蟋蟀之鸣,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第二首写自己与朋友在月下起舞,以歌舞排遣忧愁,表现了作者的乐观精神。
夕凉满庭户,悄悄林下宿(夕阳西下,清凉之气充满了庭院,悄然无声地在林荫下过夜)
“夕凉”点明时间,即傍晚时分。此时,夕阳西下,天色渐暗,凉气袭人。“夕凉”二字既写出了季节,又渲染出一种清冷的气氛。“庭户”指的是庭院的大门和窗户。“悄悄”形容声音细小、细微,这里指蟋蟀的鸣叫声。蟋蟀善于夜间活动,常在草丛中鸣叫。它们的声音虽小,但在宁静的夜晚却显得分外清晰。“林下宿”指的是在树林下过夜。这里的“林”可能是指杜甫所居住的草堂周围的树木。“宿”则表明了杜甫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一个宁静的夜晚。
蛩韵连废阶,萤光映深竹(蟋蟀声声,如同断断续续的琴音,伴随着废弃的台阶;萤火虫的光点在深深的竹林中闪烁)
“蛩韵”指的是蟋蟀的鸣叫声。蟋蟀善于夜间活动,它们的鸣叫声清脆而悠扬,常常成为人们喜爱的音乐。“连”字在这里形容蟋蟀的鸣叫声连绵不断,仿佛是一串珠子般地挂在耳边。“废阶”指的是废弃的台阶,可能是杜甫所居住的茅屋旁的台阶。台阶虽然废弃不用,但蟋蟀仍然在上面跳跃、鸣叫,发出悦耳的声音。“映”字则描绘出了光影交错的景象。月光洒在竹林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这些光影在竹子之间摇曳生姿,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虚怀感末事,往节惊瞬目(胸怀虚寂,感伤人事变迁,往事如梦,令人心惊)
“虚怀”指的是心胸宽广而不受束缚。“感末事”指的是对人生中的琐事和无常感到感慨。这里的“末事”可以理解为人生中那些看似无关紧要但又不可避免的事情。“往节”则指的是过去的时光或岁月。杜甫通过“感末事”来表达他对生活中琐事和无常的感慨。这种感慨往往来自于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他感叹时光荏苒,人事变迁,往事如梦,令人心惊。这反映了杜甫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起舞明灯前,驱愁泻醽醁(举杯畅饮,起舞欢歌,以歌舞消愁)
“起舞”指的是跳舞、起舞。这是一种欢快的活动,可以让人在欢乐的氛围中忘却烦恼。“明灯”指的是明亮的灯光。这里的“明灯”可能是指杜甫所居草堂中的灯火通明。灯光照亮了整个房间,为杜甫提供了一个愉悦的环境。“前”则表示在灯光的照耀下,杜甫开始翩翩起舞。“驱愁泻醽醁”则是说通过跳舞和饮酒来排遣心中的忧愁。这里的“泻”字形象地描述了酒液流过喉咙时的感觉,仿佛是一种解脱和宣泄。同时,“醽醁”(美酒)也成为了杜甫用来寄托情感和排解忧愁的工具。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而生动,意境深远而含蓄。通过对蟋蟀鸣叫、月光洒落竹林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杜甫内心的感受和思绪。同时,他也通过起舞和饮酒等方式来排遣心中的忧愁,表现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既体现了杜甫的艺术才华和诗歌创作风格,又反映了他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