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人已卧,山月犹在户。
惊鹊翻暗丛,哀鸿响遐渚。
风虚籁静壑,霜肃气澄宇。
顾影忽兴怀,孤身在羁旅。
诗句解读与译文:
**夜归 **
- 描述了诗人夜晚归来的情景。
- “人已卧”意味着家中的人都已经休息了。
- “山月犹在户”描绘了夜晚月光映照在门前,给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画面。
译文:
夜色降临,诗人已经回到家中,家人都已安睡。明亮的月光照进窗户,映照着家门。
赏析:
此句通过对比“人已卧”和“山月犹在户”,生动地表现了夜晚的宁静和温馨。月亮的明亮让人感到温暖,同时家的存在又给人带来了安全感。这样的夜晚,充满了家的温暖和安宁。
第二句:
注释:
“惊鹊”指受惊吓的鸟儿,“翻暗丛”表示这些鸟儿惊慌失措地飞向昏暗的地方。
译文:
惊起的鸟儿在黑暗中翻腾,发出惊恐的叫声。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夜晚,一只或数只鸟因某种原因惊动,在昏暗的环境中挣扎、飞翔。这样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动感,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和真实。
第三句:
注释:
“哀鸿”是古代汉语中对受伤或生病的大雁的俗称,这里特指大雁。
译文:
远方传来大雁的悲鸣声,仿佛在讲述着它们的不幸遭遇。
赏析:
这句诗通过“哀鸿”这一意象,传达了一种悲伤和同情的情感。大雁的悲鸣声不仅是大自然的声音,更是诗人情感的流露,反映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然万物的关爱。
第四句:
注释:
“风虚籁静壑”中的“风虚”是指微风拂过山谷时发出的声响,“籁”是风吹过物体发出的声音。
译文:
夜晚,一阵微风穿过山谷,发出轻柔的声音,寂静的山谷回荡着这声音。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微风的细腻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稍带神秘的气氛。微风穿过山谷,发出的声音既清晰又柔和,给人一种平静而深远的感觉。这种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氛围。
第五句:
诗句解读与译文:
**夜归 **
- 描述了诗人夜晚归来的情景。
- “霜肃气澄宇”描绘了清晨霜降后的清新空气,给人以净化心灵的感觉。
译文: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霜),空气中弥漫着清新和洁净的气息。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清晨霜降后空气的描述,传达了一种清新、纯净的氛围。霜的出现不仅带来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着新的开始和希望。这种描述富有诗意,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早晨。
第六句:
注释:
“顾影忽兴怀,孤身在羁旅”表达了诗人孤独一人,在外漂泊的感受。
译文:
独自面对自己的影子,心中不禁升起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孤身在羁旅”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旅途的艰辛。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独自生活的孤独感以及对家乡和家人的深深思念。这种情感既真实又感人,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通过这种表达,诗人展现了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