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君骨相一成矩,气禀坤爻六二全。
运用四方随手转,操持一节比松坚。
玉雕界尺疑同样,金作觚棱笑削圆。
见寄分司真得力,时将缓步与周旋。
方竹杖
介绍
《方竹杖》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清代乾隆时期的诗作。这首诗由清朝乾隆帝弘历所作,以方竹杖为题。
《方竹杖》是弘历对正直品格的赞美与追求的表达。诗中“绿林何处觅檀栾,坚实曾闻出大宛”描绘了竹子的独特风貌。弘历通过这些诗句,不仅赞美了竹子的坚韧和实用价值,也寓意了君子般的品质,即正直、坚定、不屈不挠。
《方竹杖》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弘历的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方竹杖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君子品格的赞美和追求。
相关推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手法和思想感情的鉴赏评价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通观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方竹杖”句:这根方竹杖啊,它的外形端正规矩,就像坤爻六二所象征的一样。“气禀坤爻六二全”句:这根方竹杖的质地,正如坤爻六二所象征的那样,充满了阳刚之气。“运用四方随手转”“操持一节比松坚”两句:这根方竹杖可以随意转动,就像天地四时运转一样。它那一节,比松树还要坚硬
【注释】方竹杖:竹制拐杖。竹君,指竹子;个个,每个;面团团,形状圆圆;此士刚方独凛然:这位先生(指竹子)刚正方正,挺拔威严。壁立,直立;任从痴子削教圆:任凭傻子削去它,它也永远不弯曲。 译文:每一根竹子都长得圆圆的,像一个个脸庞;这一位先生(指竹子)刚正方正,挺拔无比。它的外形和中心都是笔直地向上生长,任凭傻子把它削成圆形,它也永远不弯曲。 赏析:诗人借咏物抒情,赞美了竹子的高洁、坚韧的品质
方竹杖 方竹是竹子中的精品,质地坚密、纹理清晰、色泽淡雅,是制作文房四宝的好材料。 1. 钧是龙孙种:钧是古代一种优质木材,被称为“龙孙种”,意味着这种木材质地优良,生长环境独特,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实用价值。 2. 怜方与众殊:怜指的是珍惜、珍爱,方指方竹,与众殊意为与众不同,与其他竹子相比,它显得更加珍贵独特。 3. 既能同劲直:劲直意为坚韧不屈,能够承受压力而不折断。 4. 还自表廉隅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方竹杖:方竹,一种竹子,形状方正。竹杖,即用竹子做的手杖。 鹤骨风前瘦,龙姿雨后鲜。 鹤骨风前瘦,形容竹子在风中显得更加瘦弱,如同白鹤般的骨骼。龙姿雨后鲜,形容竹子在雨后显得更加鲜艳,如同龙般的姿态。 锋棱四面峻,节操一生坚。 锋棱四面峻,形容竹子的纹理清晰,四面尖锐有力,给人以坚定的感觉。节操一生坚,形容竹子的生命坚韧不屈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一道比较开放性的题目,要仔细阅读诗歌,分析其意境、情感以及手法等,然后结合要求作答。此诗的注释中“直节老犹坚”是说竹子虽年岁已高,但仍然笔直坚硬;“棱分四角全”说明竹竿分节多而完整;“自缘生处别
诗句释义: 1. “方竹杖” - 指的是一根方方正正的竹子做成的拐杖。 2. “劲节棱棱瘦且坚” - 描述竹子的杆身结实、笔直而坚韧。 3. “形模界尺出天然” - 暗示这根竹杖的形状和尺寸都是自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人为的雕琢或加工。 4. “山翁甚爱资扶老” - “山翁”是对年长者的尊称,表示这位老者非常珍惜并喜爱这根竹杖,它可能是他生活中的一个辅助工具。 5. “村衲无知误削圆” -
注释: 方竹杖:用竹子做的拐杖。方,直的。竹杖,古代文人雅士常用以代步或行走之用具。 此君久不见,岁晚伴华颠。 此君:指作者自己。此君,指自己。久不见:好久没有见面了。岁晚:年纪大了。伴华颠:陪伴着年老的人。 直节要到底,勿论方与圆。 直节:正直的品格。方和圆:这里指的是做人的道理,应该坚持正义,不随波逐流
方竹杖 猗欤竹君,易圜为方。 虚心固节,悉如其常。 其方伊何,如玉界尺。 不砥而平,不绳而直。 曰予老矣,赖君扶持。 义以方外,庶克似之。 注释: 1. 方竹杖:用方竹制作的手杖。 2. 猗欤竹君:赞美竹的崇高品格。猗欤(yīxū)是赞叹的语气词。 3. 易圜为方:原本圆形的竹子被加工成为方形的。 4. 虚心固节:谦虚谨慎,坚守节操。 5. 悉如其常:完全像往常一样。 6. 其方伊何
方竹杖 外方而内虚,得道已无上。 不作渔郎竿,还斸仙人杖。 注释: 方竹:一种质地坚硬、笔直的竹子,常被用来制作手杖等物品。 外方:外表直挺,没有弯曲。 内虚:内心充实,充满智慧。 得道:指得到道家或佛家的修行之道,即达到心灵平静的状态。 无上:至高无上,无与伦比。 不作:不追求,不做作。 渔郎竿:指钓鱼时用的竹制长竿。 还斸:挖掘、雕刻的意思。 仙人杖:传说中的神仙所持之物
注释:方竹做的手杖,没有被用来漆过,还保留着棱角。 用这根直率的手杖,去攀登高山,应该没有什么危险。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方竹手杖的特质,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全诗以方竹手杖为题,寓意深远。 首句“未遭规与漆”,意为方竹手杖没有经过加工修饰,保持着自然的形态。这里的“未遭规”指未被用来漆过,而“漆”则是指涂上油漆。方竹手杖之所以能够保持自然形态
方竹杖 绿林何处觅檀栾,坚实曾闻出大宛。 方镇犹然问无恙,纲维不藉报平安。 琅玕七尺自千古,风月双清总一竿。 高节美哉方正善,渭川欲效此君难。 注释:1. 方竹杖:指古代的一种手杖,形状方正,用竹子制作。2. 绿林:指山林,这里泛指隐居的地方。3. 檀栾:指山石的纹理,也指树木的纹理。4. 坚实:指坚固耐用。5. 大宛:汉代西域国名,出产一种美玉名为“和田玉”,这里比喻珍贵的物品。6. 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