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节棱棱瘦且坚,形模界尺出天然。
山翁甚爱资扶老,村衲无知误削圆。
偏称深衣同此矩,漫夸长笛大如椽。
有时闲为吟诗出,徙倚中庭月一砖。

诗句释义:

  1. “方竹杖” - 指的是一根方方正正的竹子做成的拐杖。
  2. “劲节棱棱瘦且坚” - 描述竹子的杆身结实、笔直而坚韧。
  3. “形模界尺出天然” - 暗示这根竹杖的形状和尺寸都是自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人为的雕琢或加工。
  4. “山翁甚爱资扶老” - “山翁”是对年长者的尊称,表示这位老者非常珍惜并喜爱这根竹杖,它可能是他生活中的一个辅助工具。
  5. “村衲无知误削圆” - “村衲”可能是指村里的普通人,他们可能因为缺乏经验而不小心将竹杖削得圆了一些,但这反而显得更加自然和质朴。
  6. “偏称深衣同此矩” - 这里指的是竹杖的长度与深衣(中国古代的一种长袍)的长度相当,使得使用竹杖的人在穿着深衣时可以更方便地使用竹杖。
  7. “漫夸长笛大如椽” - 这里的“长笛”可能是指一种乐器,而“椽”是一种用于支撑屋顶的木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竹杖的大小与长笛相当,意味着这根竹杖的长度足以作为支撑物使用。
  8. “有时闲为吟诗出” - 表示在空闲的时候,有人会拿着竹杖吟咏诗歌。
  9. “徙倚中庭月一砖” - “徙倚”是形容人站立不动,凝视着远方的景象。“中庭”通常指的是庭院,“一砖”则可能是指地面上的一块石头。这句诗意味着有人站在庭院中,凝视着月光照耀下的一块石头,似乎在欣赏或者沉思。

译文:
方竹杖
坚韧挺直又纤细,形状自然就像一把尺子。
山翁非常喜欢这拐杖,用来扶持自己的老腰。
村中的普通人无知误将竹杖削圆,反而让它看起来更自然。
竹杖正好适合穿着深衣的人,使用时非常方便。
竹杖的大小与长笛相当,可以用来支撑屋顶。
有时闲暇之余我会拿它来吟诗,独自欣赏庭院中明亮的月光。
我常常伫立不动,凝视着月亮照在院子里的一块石头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使用一根方竹杖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这根竹杖的喜爱和依赖。诗中通过细腻的比喻,展现了竹杖的特质和在生活中的用途。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方”、“劲”、“瘦”、“坚”、“天然”、“圆”等词语,塑造了一个既自然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形象。同时,诗中的“有时闲为吟诗出”,“徙倚中庭月一砖”等句子,都透露出诗人内心的静谧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