霅上归来过了春,枝头杏子可尝新。
旋追老酒医佳况,更谢提壶解劝人。
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
介绍
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平泉草绿无丝发,卧涧猿哀当此时。
我见幽人独憔悴,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光物态弄春辉 常恐秋节至 黄华变衰质
莫辞盏酒十分劝 忘却鬓丝添白头 况属蜡前月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色 自作新词韵最娇
莺啼燕语报新年 且喜桃花颜色好 林下春深雪作尘
山中高士晶莹雪 明镜无尘生碧波 朝来新砌成
草木萌动上阶绿 一径深红出浅黄
绝胜烟柳满皇都 不须迎岁归 归未得乡书
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 云寒侵夜帐 鸟倦沾曙晖
庭树不知人去尽 春来还满枝 清阴满庭院 残雪带轻寒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江亭望水眼界开
兴入乱云堆 日暮聊为尔 行子对飞蓬
兰气熏山酌 松声净野坛 相陪宿鹭眠 更负潇湘浦
烟际看芳洲 天边看孤雁 潭面无痕迹 驿程如梦寐
青溪几度到严陵 王维画里逢春景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他流落蜀地,心情郁闷。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
在解析诗句"霅上归来过了春,枝头杏子可尝新。旋追老酒医佳况,更谢提壶解劝人。"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识。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虞集的《二十四首小诗》。虞集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其作品多反映出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怀的热爱。 诗句中的“霅上”指的是霅溪之上,通常指江南地区的某个地方。这里的春天归来,意味着春天再次来临,万物复苏。而“枝头杏子可尝新”,则描绘了杏花盛开的景象,杏子作为美食
注释: 一春的雨一直没停过,四月的时候雪雹打来很惊人。 刚刚制好单衣,正等着穿,却因为天气寒冷而换了厚裘。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事生活和农民艰苦生活的诗歌。首句“一春霖雨不曾休”,写春天的雨水持续不断,为农事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到了四月,却遭遇了突如其来的雪雹,这无疑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第二句“雪雹惊人四月头”,进一步描绘了这场雪雹的猛烈程度,让人感到惊讶。
梦回檐滴不闻声,残月披窗分外明。 投老逢春能几许,不堪催去与谁争。 诗句逐句释义: 1. "梦回檐滴不闻声":梦中醒来时,听到的只是屋檐滴水的声音,却听不到任何其他声音。这里描绘了诗人在梦中感受到的寂静和深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2. "残月披窗分外明":窗外的月亮虽然已经快要落下,但仍然发出明亮的月光,照亮了窗户。这个场景象征着即使在困境中,也依然有光明存在。同时
扶老相邀到陇头,麦苗如洗未全抽。 愿天不雨只一月,聊慰艰辛望半收。 注释: - 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或作“路西田家示虞孙”):这是诗人给虞孙的一首四言小诗,表达了他与虞孙在田间劳动时的友情。 - 扶老:照顾老人,指作者本人和虞孙一起劳作。 - 陇头:指田间地头,这里代指农田。 - 麦苗如洗:形容麦子长得非常旺盛,像被水洗过一样。 - 未全抽:还没完全长出穗儿。 - 月:这里泛指农忙时节
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 栽桑插柳展沟塍,共趁清明力倍增。 分得这般穷伎俩,却应苦行过于僧。 注释:路西的田野里展示给虞孙的小诗二十四首。在清明节这一天,大家一起努力工作,力量倍增。他们各自施展出自己的技巧,但最终可能只是苦行僧般地修行。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春天农田劳作景象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春天田野的描述,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敬意。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面貌
诗句解析: 1. 修车浸种一番忙,肚热邻家见早秧。 - 这句描述了农民们忙于春耕的场景,通过“修车”和“浸种”的动作,表现了春天的忙碌。 - “肚热”可能是指农活结束后的疲惫状态,与“早秧”相对应,表示农事活动的开始。 - “见早秧”可能是看到了别人家的农田已经播种,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性和竞争性。 2. 饱饭未惊心已饱,方知生计要商量。 - “饱饭未惊”可能指的是农民虽然吃得饱饱的
【注释】路:指道路。西田:指田野。 着:穿。䩫屐:穿草鞋。 䩫,通“蓑”,用草制成的雨衣。 一饱:吃一顿饱饭。 消:消耗,耗尽。 怕雨望晴心不歇:担心下雨,总想晴好。 白头:发白。 搔:用手指抓头皮。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民生活和心情的诗,写一位农夫的辛勤劳动和对收成的盼望,以及在恶劣天气中的无奈心情。 一生着得几䩫屐,一饱消得几多粮。这句诗意思是说,农民一生要穿多少次草鞋才能完成一年的农活
这首诗是路西田给虞孙小诗二十四首中的第二十二首。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须知官职为他人,老去何妨可问津。 注释:“须知”表示应该明白,“官职为他人”是指自己的职位是别人的,“老去何妨”表示年老并不妨碍什么,“可问津”表示还有机会得到关注和机会。这句的意思是说,知道自己的职位是为别人而设,年老并不妨碍寻求机会和关注,因此不要担心。 2. 宾客欢娱童仆饱,到头活计定谁亲。 注释
诗句: 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 从来人说水晶宫,投老方能到眼中。 未必吾生便休去,溪山隐去再相同。 注释与译文: - 原文:向来人们认为水晶宫,等到年纪大了才能到达其中。 - 译文: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水晶宫非常遥远和神秘,只有到了老年才有机会一睹其风采。 - 赏析:此句反映了人们对未知领域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对生命有限性的感慨。 诗句: 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 水已平堤柳已线
【注释】 1. 鹅儿:指鹅。 2. 成队:形成一队队地。 3. 草成茵:草长得很茂盛,像地毯一样铺在地上。 4. 驯鸦:指家养的鹅。 5. 喜趁人:喜欢随着人走。 6. 却恐:恐怕。 7. 城中:城里。 8. 无此况:没有这样的情况。 9. 逡巡:慢慢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虞世南写给他的外甥孙虞延年的,以鹅儿和驯鸦作为比喻,来表达对外甥孙的劝勉之情。全诗语言平易浅近,通俗易懂。
``` 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其一 亹亹柔条动懿筐,森森初穗弄微黄。 引雏飞去蒙朝雨,带犊归来卧夕阳。 注释: “亹亹”形容草木生长的样子,这里用来描绘柔弱的枝条在筐中摇曳。 “森森”形容草木繁茂的样子,初穗泛着淡淡的黄色。 “引雏”指的是小鸟,这里用来比喻幼小的生命。 “带犊”指的是牵着小牛回来。 “卧夕阳”指的是牛羊归来时,夕阳西下,宁静而温馨的场景。 赏析:
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 注释: 东囤扫场方暂歇,插秧车水又相催。 东边的田地刚刚清扫完毕,现在又开始忙着插秧了,而灌溉车辆也不停地催促着前行。 衰年乐得身强健,常愿南山到眼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很高兴自己的身体还很健康,总是希望那片终南山能够出现在我的眼前。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在春耕时的场景,表现了农民对劳动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人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是宋代李之仪的作品,其中“芦已藏人水鸟喧,草堪留坐午风寒。”这两句诗描述了田野的景象。具体而言: - 诗句释义:芦苇已经覆盖了水面,水鸟在岸边欢快地叫着,草丛中可以坐下来享受温暖的阳光。这里的“芦已藏人”描绘了芦苇茂盛到了连人都看不见的程度,而“水鸟喧”则生动描绘了水鸟的活泼场景。 - 译文:芦苇已经长到足以让人消失在水中,水边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在这样的景致下
雨后西风日日颠,重裘犹自觉轻单。 春寒秋热江南候,四月如何尚有寒。 注释翻译: 1. 雨后的西风每天都让人感到颠簸不定,即使穿着厚重的衣物,也感觉自己有些冷。 2. 我居住在江南,这里的春天和秋天都很容易让人感觉寒冷,即使是四月,天气依旧很凉。 赏析: 这首小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四季气候变化的感受。首句“雨后的西风日日颠,重裘犹自觉轻单。”展现了诗人在雨后的西风吹拂下
【注释】路西:指诗人的家乡,在今陕西省户县。虞孙:即诗人自己。小诗二十四首:作者曾自编为《二十四诗》,后散佚,后人有重辑者。 赏析: 这是一首写初冬时节的家居生活和感受的小诗。诗的前两句是说,到了中午,天气转暖,我脱去绵衣,打开窗户,让习习凉风进来。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气候变化的感受。 后两句是写诗人面对初冬的气候变化,心情上既无寒惧,也无暑厌,能随遇而安,不拘于一格。“乍寒乍热”
【注释】 见事迟来五十年:看到事情迟了五十年,指自己从壮年到老年的时间已经很长。何须投老念艰难:何必要因年老多病而担心艰难困苦呢?投老:指年老。 暖衣饱食无过此:穿着温暖的衣裳、吃着美味的食物,就已足够了。无过:指没有什么过失。 谁是鲇鱼上竹竿:谁又是鲇鱼在竹竿上跳跃呢?比喻没有本领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自述诗。开头两句说:“见事迟来五十年”,意谓自己看到的事情迟了五十年
注释:饭舂罗担,形容生活艰辛。雁行来比喻生活像大雁一样有规律可循。任是囷廛亦易推,意思是即使是囤积的粮食也容易得到。一岁艰难方有味,形容在困难中才能体验到生活的滋味。较量犹胜上燕台,意思是与在燕台(即燕国的宫殿)相比,这里的艰苦生活更值得珍惜。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艰苦生活感慨的诗。首句“饭舂罗担雁行来”描绘了生活的艰辛,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生活的不易。第二句“任是囷廛亦易推”
【注释】虞孙:即虞世南,唐代著名文学家。《旧唐书》记载,虞世南“少聪敏,有俊才。年十四,解属文” 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 其一 朝衣行市头颅落,六印垂腰手足分。 译文:穿着朝服在街市上行走,头被砸掉,身中多处刀伤,最后倒在地上死去。 赏析:此为一首咏史诗,借古讽今。诗人以虞世南之死,比喻当今朝廷的黑暗和腐败。虞世南曾官至宰相,一生清廉正直,却遭人陷害而死。诗的前两句写他被害的情形
荷钱贴水蚕如蚁,稻似针芒葚未丹。 牛角叩残歌转急,请看平地有波澜。 注释:荷花的荷叶上长满了圆圆的荷叶珠,就像小蚂蚁在爬行;稻谷像针尖一样细,还没有成熟;牛角敲破,歌声戛然而止,好像平静的水面被掀起了波浪。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农田景色与劳作情景的小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田间的繁忙景象和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农民的赞美之情
【注释】 百事无能:什么都做不了。一老夫:一个老翁,自谦为“老夫”。江上:泛指水边,这里指家乡的江上。犁锄:古代耕种用的农具。西庄:即西田舍。南亩:指南面的田地。时来往:时常来往。常得青山在坐隅:时常能看见青山。隅:角落。 【赏析】 《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作者不详,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老翁自喻,写其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清新,耐人寻味。 首句“百事无能一老夫”
【注释】 山野间:指隐居生活。 亲:亲近。 玄晖:《文选》卷五十五《文赋》注引张华曰:“玄晖,汉末人。”《世说新语.文学》载:“谢安年少时,尝与诸贤书论,尝以‘两字’难之,诸贤殊莫能解,唯道渊在坐,卓然标新理于前。”后遂称擅长文章的才子为“玄晖”。端:岂、难道。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隐逸生活的情趣。诗人自谓青山处处有知音,到处抬头便见亲。时更一班逢好句,玄晖端恐是前身。 首句“青山于我岂无因”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再结合着诗句进行分析。本题要求赏析诗句。“坐啸宣城迹已赊”,是说诗人在宣城(古郡名)闲居时已经很久,他在那里的足迹已经变得很遥远了。“青山今日属寒家”,“青山”指宣城山,“寒家”即隐士之家,这里用“属寒家”表示隐居生活,“属寒家”与“青山”相映成趣,写出诗人在宣城山中生活的悠闲自在
数亩田荒积渐耕,常忧坝损害垂成。 传闻赵魏推盟主,便觉如云照眼明。 注释 - 数亩田:形容面积不大的农田。 - 荒积渐耕:逐渐开始耕种这些田地。 - 常忧坝损害垂成:常常担心坝堤损坏导致已经接近完成的工作受到影响。 - 赵魏推盟主:传说赵匡胤和吴越王钱俶在一次宴会上共同推举了一位盟主,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位地方上的领袖人物。 - 便觉如云照眼明:因为盟主地位的提升,他的影响力如同天空中的云彩一般
水已平堤柳已线 洞房犹记锁婵娟彩云易散春常在 啼鸟留人尚可怜 译文: 河水已经平静,堤岸的柳树也长出了新芽,还记得曾经锁住的美丽容颜。虽然时光如彩云般易散,但春天依旧常驻人间。鸟儿的啼鸣让人留连忘返,仍显得如此可爱。 赏析: 这首诗是李之仪写给虞孙的小诗二十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留恋。首句“水已平堤柳已线”,描写了春水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