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铜陵行四十里风复作泊江北岸地名散潭属淮南

襟带江淮一望间,夕阳舣棹散潭湾。
波涛汹涌暮天阔,鸥鹭飘飖渔艇闲。
风壮又还依北渚,云深不复见南山。
浙河千里何时到,过去飞鸿不可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铜陵行四十里风复作泊江北岸地名散潭属淮南’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夜泊牛渚怀古》。韦应物的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夜泊于牛渚江边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作者: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伯玉,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 内容: “自铜陵行四十里风复作泊江北岸地名散潭属淮南”,描述了从铜陵到牛渚(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境内)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个四十里的路程之后,突然又刮起了大风,于是在江北岸的一个名为“散潭”的地方停留下来。这里的“属淮南”指的是这个地方属于古代的淮南郡。

  • 文学手法和主题: 韦应物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善于捕捉自然界中细微的变化,表达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此外,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个人的情感经历,如这首《夜泊牛渚怀古》中的“风又作”、“泊江北岸”、“名散潭”等意象,都表达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境和感受。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并借此反映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