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不生涧底,杰出苍苍崖。
岁寒只孤秀,万木非吾侪。
咏松
介绍
。
“咏松”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通常用来赞美自然界的坚韧和生命力。这种题材的诗往往描绘了松树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如高洁、顽强等品质。在古诗词里,常常出现诸如“青松不改岁寒心”、“翠竹凌霜傲雪枝”这样的句子来表达对松柏等植物的喜爱与赞美。
然而,“咏松”的具体作品可能因年代和作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诗经》中的《小雅·鹤鸣》,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松”,但其中的诗句如“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可以被理解为对高洁之士或事物的一种赞美。
在唐代诗人中,“咏松”的主题比较常见,比如李白的《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松”,但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
相关推荐
【注释】 幸不生涧底:幸运地没有被生长在山涧的低洼处。涧,山间的流水沟。涧底,即低洼处。 杰出苍苍崖:耸立在高峻的山崖之上。杰出,超出;苍苍,高峻的样子。 岁寒只孤秀:只有在严寒时节只有我独自高扬。岁寒,冬天。 万木非吾侪(chái):所有的树木都不属于我和同类。侪,辈,同辈。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松来比喻自己。松树长在悬崖峭壁上,经受住了严冬的考验,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注解】 咏松:吟咏(松树) 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从前的先贤常常栽种松树来寄托自己的心愿,这种愿望已经持续到现在了。 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如果今天能再次增加栽种,那么将会看到松树百代常青的景况。 【赏析】 《咏松》是一首题咏古松的五言诗。诗人在诗中以古为鉴,借咏古松抒发了自己心志。前二句写古松历经沧桑,仍傲然独立。后二句则由“古”生发到“今”,表达了诗人对古松的崇敬之情
【注释】 古邑:指荒凉的旧城。破暑:消解暑气。此句意为:行人为了驱除暑气而急于返回。 但:只,仅。松:指松树。浓阴:浓重的树荫。夹道:指松树枝叶交错。势腾空:气势直冲云霄。 腾空:直升云霄。这两句说:只有古邑中,那株松树才能有浓重的树荫,枝干交错,气势直冲云霄。 破:穿破,穿过。茅檐:用茅草覆盖的屋顶。这两句说:行人穿过茂密的树林,才来到这间破败的茅屋。 未必:未必如此,未必有此。这两句说
【注释】 独抱:独立;岁寒心:指松树在冬天依然不凋零,故称“岁寒心”;不知:不知道;四:四季;赤日:红曰,指太阳;行:运行;炎天:炎热的夏天。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松树不畏严寒和暑热,四季常青的特点。诗的前两句写松树傲霜凌雪、苍翠青润的形象,后两句写松树在烈日之下,仍然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景象。全篇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松树比作人一样,具有坚贞高洁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高尚纯洁的思想情操
【注释】 凉飙:凉爽的风。清影:清冷的影子。百滩:百丈之遥,形容路途遥远。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山间深谷中的松树图。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深谷中的松树图:“凉飙起深谷”,秋风从山谷中吹过,使松树林显得更加幽静。“清影摇空山”,松树叶在秋风中颤动,形成了一片片清冷的影子,映照在空空的山中。接着,诗人又描绘了一幅醉眠石上的松树图:“醉眠石上人”,一个酒醉的人躺在石头上沉睡
【注释】 动轻籁:指风声。轻籁,轻飘的琴音也。缥缈:形容高远的样子。笙:乐器名。箫、笙都是吹奏的管乐器。鸾佩:传说中仙家所佩带的玉佩。 赏析: 首句写松林高耸,风声微起,仿佛是松林在轻轻摇着它的细枝,发出“沙沙”的声音。次句写松林之静,白云缭绕,天空湛蓝,没有风。三、四两句写景,松林中传来了悠扬的笙歌声和鹤鸣声,而云间隐隐约约传来了鸾铃相和之音。 此诗描绘了一个幽静清幽的山间仙境
注释: 萧萧:形容琴瑟的声音。 洒洒:形容霜露的晶莹。 素心人:指纯洁善良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琴瑟的声音和霜露的晶莹,来表现诗人对纯洁善良的人的赞美之情。首句“萧萧琴瑟鸣”以琴瑟之音起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颔联“洒洒霜露下”则是对琴瑟之声的进一步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美好景色的喜爱。颈联“愿期素心人,同游明月夜”则是表达了诗人对纯洁善良的人的期待和向往
【注解】 咏:歌咏。 高风过岩麓:高高的山风吹拂着岩石的低矮的坡脚。 林杪:树梢。 撼潮海:摇动着潮水和海水。 杖履:拄着拐杖,行走在松树林中。清霭:指松树间弥漫的云雾,也形容松树的清香。 【赏析】 这是一首写秋日登高远眺,观松林美景的七言绝句。诗中以“高风”、“落松花”等为喻,生动地描绘了松树挺拔、傲雪、凌霜的高洁形象。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松树比作山崖上的青松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潜心写幽韵 - 关键词: 潜心、幽韵 - 注释: “潜心”指的是专心致志,深入思考;“幽韵”则指深沉而优美的音乐或诗歌韵律。整体意思是在专心致志地创作,追求一种深邃且富有美感的艺术表达。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专注和热爱,强调了艺术创造过程中的专注与沉浸。 2. 洗耳听寒涛 - 关键词: 洗耳、寒涛 - 注释: “洗耳”通常用来形容非常认真地聆听
注释: 松树的老枝如同人的头发和胡须,在风中摇曳着。松树的树干上长满了鳞片,仿佛是鳞甲一般。 阴雨天气使得松树更加润泽,散发出芳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老松树的画面。首句“老枝髯鬣动”形象地描绘了松树老根的形态,像人的胡须一样摇曳;次句“古干鳞甲翻”则通过“鳞甲”比喻了松树树干上的鳞片,给人一种古老、沧桑的感觉。第三句“积阴生润气”,表现了松树在阴雨天气中的清新与湿润
【注释】 ①依:依靠;岫:山崖。 ②亭亭:形容松树高耸直立的样子。 ③清节:指高尚的节操。累:拖累,有“牵涉”的意思。 ④秦时:指秦始皇时期。 【赏析】 《咏松》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对松树的描写来表现其高洁、坚韧的品质,寄托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向往和追求。全诗四句,首句写松树生长环境的险峻,次句写松树独立的姿态,末句写松树清高的品质。前两句以“岩岫”“霜雪”等自然景色衬托出松树的高洁品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咏松”,然后浏览全诗,从标题、注释、关键词入手,逐句分析其手法和艺术效果,最后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或思想。 此诗首联点出松树的品格,以松喻人,写松树受命于天地之间,生长在沃土之中,禀承着大自然的灵气,是自然界中独一无二的英才。颔联紧承首联写松树的品格,松树有心志而不浮躁
【注释】 1. 咏松:即《咏松》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2. 老松如枯骸(hái):形容老松枯槁如同一副骨架。 3. 短松覆儿发(fù):比喻短小树木遮盖着小孩的头发。 4. 薪价高:指柴木价格昂贵。 5. 斤斧不时伐:斤斧随时砍伐木材。 6. 虬龙姿:指龙一样的形态。 7. 难长虬龙姿:难以保持龙一样的姿态。 8. 免藏虎豹穴:避免被猛兽所藏匿。 9. 樵童:打柴的儿童。 10. 步担挑新月
【注】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落落:高峻的样貌。穹:通“冲”,高耸。华滋:指松树发枝展叶,枝叶繁盛。节:松树的枝条。 【译文】 千丈高的松树,挺拔伟岸,傲然挺立。它的枝干高耸于岭侧之上,直插云霄,犹如一座高塔。春天来临,它绽放出茂盛的枝叶,充满生机;寒冬腊月,它更显得苍翠欲滴。它的枝条如刀割般坚硬,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作为建筑物的栋梁,它承载着人们的重任,展现出伟大的力量。 【赏析】
注释: 矫劲神偏古: 形容松树挺拔、坚韧。 孤高韵自清: 形容松树的品格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终令众恶草,不敢傍根生: 最后使所有恶劣的草类都不敢靠近它的根部生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松树的坚韧、高洁、高雅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的喜爱和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注释】 亭亭:耸立的样子。穹林:高高的树林。得地何愁:指松树得到好的环境而茁壮成长,又何必担心被荆棘侵袭。老节:指松的苍劲的枝干。直根:指松树深深扎根于土中的主干,比喻坚贞不移的意志。九原:指坟墓或地下。怜:爱惜。却怪祖龙封爵污:却奇怪秦始皇封他为“五大夫”,反而玷污了他的名声。祖龙:秦始皇名嬴政,因称祖龙。作怒涛音:作声如怒涛之鸣。 【赏析】 《咏松》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对松的描写
咏松 矫矫亭亭骨干孤,风吹霜压不须扶。 —— 描绘松树高耸挺拔的姿态,即使在严寒和压力之下,也毫不动摇。 悬知素有凌云节,肯受秦朝五大夫。 —— 暗喻松树的坚韧和高洁,不受世俗五大夫之位的影响。 注释: - 矫矫亭亭:形容松树笔直高大的样子。 - 骨干孤:指松树的主干非常突出,孤独地支撑着整个树木。 - 风吹霜压:形容自然环境恶劣,但松树依然屹立不倒。 - 不须扶:即使受到风霜的考验
注释:松树生长在偏僻的深山之中,挺拔着绿色的树枝。这种坚韧的松树,难道会害怕寒冷的冬天吗? 它天生具有一种傲骨精神,不管环境如何恶劣,它都能坚强地生存下去。无论天气是炎热还是寒冷,它都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