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松如枯骸,短松覆儿发。
城中薪价高,斤斧不时伐。
难长虬龙姿,免藏虎豹穴。
樵童出山暮,步担挑新月。

【注释】

  1. 咏松:即《咏松》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2. 老松如枯骸(hái):形容老松枯槁如同一副骨架。
  3. 短松覆儿发(fù):比喻短小树木遮盖着小孩的头发。
  4. 薪价高:指柴木价格昂贵。
  5. 斤斧不时伐:斤斧随时砍伐木材。
  6. 虬龙姿:指龙一样的形态。
  7. 难长虬龙姿:难以保持龙一样的姿态。
  8. 免藏虎豹穴:避免被猛兽所藏匿。
  9. 樵童:打柴的儿童。
  10. 步担挑新月:指背着柴火在月光下行走。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位老樵夫在深山中砍柴的情景,通过对其生活的观察与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首句“老松如枯骸”,形象地描述了老松树的枯槁与衰老状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化。接着以“短松覆儿发”进一步描绘了短小的松树覆盖着孩童的头发,暗示了自然的脆弱与生命的短暂。

第二句“城中薪价高,斤斧不时伐”,则转入城市生活,指出柴木的价格昂贵,而人们为了生计不得不频繁地砍伐树木。这不仅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恶化,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到了极限。

第三、四句“难长虬龙姿,免藏虎豹穴”,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保护的重要性。这里的“虬龙姿”和“虎豹穴”分别象征了龙的形象和虎豹的巢穴,暗示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只有保护好森林,才能避免像龙和虎豹这样的生物失去栖息地。

最后两句“樵童出山暮,步担挑新月”,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收束。诗人通过对樵夫背柴行走的背影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同时也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深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