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止奔牛堰,始识丹阳车。
规制殊草草,力不任驰驱。
淮安距宿迁,代之牛与驴。
轩盖乃差大,双轮夹一舆。
軝衡輗軏轸,名物与古殊。
梓人不知经,多以方言拘。
输载亦稍丰,日行百里馀。
御者非王良,隉杌不安车。
蒲轮召申公,养老宜徐徐。
干禄以为荣,愧我非纯儒。
小儿问金根,其制复焉如。
舆服汉最详,具载班范书。
慎勿似韩昶,问学当勤渠。

诗句

  1. - 描述一辆马车或车辆。
  2. 舟止奔牛堰,始识丹阳车 - 船只到达奔牛堰,才认识这种名为“丹阳车”的交通工具。
  3. 规制殊草草,力不任驰驱 - 这种车辆的规制非常简陋,力量上无法支撑快速行驶。
  4. 淮安距宿迁,代之牛与驴 - 淮安和宿迁之间的距离由牛和驴来承担。
  5. 轩盖乃差大,双轮夹一舆 - 车辆的盖子(轩)相对较大,车轮是双轮并排,中间有一车厢。
  6. 軝衡輗軏轸,名物与古殊 - 车辆的结构部件名称与古代有所不同。
  7. 梓人不知经,多以方言拘 - 工匠对车辆的了解有限,往往受到地方方言的限制。
  8. 输载亦稍丰,日行百里馀 - 运输量也相当丰富,每天能行驶超过一百里。
  9. 御者非王良,隉杌不安车 - 驾驭者并不是优秀的驭手,车子运行不稳。
  10. 蒲轮召申公,养老宜徐徐 - 用蒲草编成车轮来迎接申公,表明应该缓慢地享受退休生活。
  11. 干禄以为荣,愧我非纯儒 - 追求功名地位感到自豪,而自己并非纯粹的儒者。
  12. 小儿问金根,其制复焉如 - 一个小孩询问这种车辆的制作方法,似乎它又回到了古代的样子。
  13. 舆服汉最详,具载班范书 - 汉代关于车辆和服饰的记载最为详细,这些内容被记载在《汉书》和《后汉书》中。
  14. 慎勿似韩昶,问学当勤渠 - 不要像韩昶那样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实质,学习应当勤奋。

译文:

  1. 一辆车。
  2. 当船只来到奔牛堰时,我才真正认识了这种被称为“丹阳车”的车辆。
  3. 这种车辆的规穅非常简陋,无法支持快速行驶。
  4. 从淮安到宿迁的距离由牛和驴来承担。
  5. 车辆的盖子(轩)相对较大,车轮是双轮并排,中间有一车厢。
  6. 车辆的结构部件名称与古代有所不同。
  7. 工匠对车辆的了解有限,往往受到地方方言的限制。
  8. 运输量也相当丰富,每天能行驶超过一百里。
  9. 驾驭者并不是优秀的驭手,车子运行不稳。
  10. 用蒲草编成车轮来迎接申公,表明应该缓慢地享受退休生活。
  11. 追求功名地位感到自豪,而自己并非纯粹的儒者。
  12. 一个小孩询问这种车辆的制作方法,似乎它又回到了古代的样子。
  13. 汉代关于车辆和服饰的记载最为详细,这些内容被记载在《汉书》和《后汉书》中。
  14. 不要像韩昶那样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实质,学习应当勤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展示了车辆技术的进步和变迁。诗中提到了“丹阳车”,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马车,与现代车辆相比,可能更注重实用和效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革新使得现代车辆更加便捷、舒适且高效。

诗中的“御者非王良”反映了过去驭手技术水平不高的现状。相比之下,现代车辆的驾驶技术已经大大提高,许多先进的辅助系统可以确保行车安全和效率。此外,诗中提到的“慎勿似韩昶”,可能是指现代社会中某些人过于追求形式而忽略实际需求的问题。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和现代车辆的对比,表达了对技术进步的赞赏以及对过去技术的怀念。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发展,以确保社会的持续进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