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塘波绿杜蘅青,布谷提壶已足听。 有客新尝寒具罢,据梧慵复散幽经。
注释: 山中寒食:指清明节时在山中的风俗活动。 方塘波绿杜蘅青,布谷提壶已足听:池塘水波荡漾碧绿,杜蘅花也显得格外清香,此时正值清明时节,正是人们扫墓祭祀之时。布谷鸟鸣声不断,仿佛在提醒人们祭祖的事情。我已经听到这些声音了。 有客新尝寒具罢:有位客人刚吃过清明节的冷食。 据梧慵复散幽经:坐在梧桐树下懒洋洋地读起《诗经》。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清明节山中风俗活动的诗歌。诗中提到“方塘波绿杜蘅青”
山中寒食 气象才过一百五,且持春酒养衰年。 中林不是不禁火,其奈山樱发欲然。 注释: 山中寒食,寒食节在农历清明前后,人们禁火,吃冷食,以纪念介之推。“中林”指山中的树林。 气象才过一百五,且持春酒养衰年。 气象才过一百五,意味着寒食节气刚刚过去,天气转暖,万物复苏,但春天的气息尚显微弱。“且持春酒养衰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他希望用春酒来滋养自己的身心,驱散冬天的阴霾。 中林不是不禁火
山中寒食 小雨点点沾湿了清晨的曙烟,平林层层排列点缀着晴朗的江川。 清明寒食相连三月,颍水嵩山又有一年。 欢乐的事情渐渐随花凋零,归乡的心长与大雁一起。 平生最喜爱的是登高游览的情怀,百感交集只能慨然感慨。 注释: ①班班:雨滴的样子。浥(yì):湿。曙烟:天刚亮时,被露水打湿的烟雾。 ②平林:指树木。簇簇:密集的样子。点晴川:《诗序》云:“清明天气初寒,和风轻拂,春意阑珊
【注释】 青阳:指春分。 转节候:指节气变化。节,节气;候,气候。 杂芳丽原隰(xí):各种花卉在平原上生长。杂,繁多;芳,花草;丽,鲜艳美丽;隰,低湿之地。 山中寒食:即清明,古人于清明节这天扫墓祭祖、踏青郊游。 啼鴂(chuò zhé):一种杜鹃鸟,其鸣声悲切,所以叫“啼鴂”。 新冢:刚挖好的坟。 古墓:已久无人祭扫的坟墓。 伤心名利骨:伤心的是那些被名利所累的人的身体。 瑟瑟土花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