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高发灵源,北望洛阳注。
清流引河汉,白气横云雾。
英雄惜此地,百万曾相拒。
近代无战争,常人自来去。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公路涧
相关推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即可。《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公路涧》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共十首。此诗为其中一首,描绘了诗人在嵩山观赏自然风景的感受。 前四句写景叙事,先写登山所见之景,后写登山所想之情。“嵩高发灵源”,嵩山之高,发源于灵源,即发源于天柱峰。天柱峰在中岳庙内,因有“登封”之称。“北望洛阳注”,指站在天柱峰上向南看
《游嵩山十二题》 【注释】 1. 和:与。 2. 传闻:传说、传闻。 3. 王子仙:王子乔,传说中骑着白鹤升仙的人。 4. 涧边:山涧边。 5. 遗:留下。 6. 骥:千里马。 7. 青云路:比喻仕途之路。 8. 鸡犬亦可致:比喻地位卑微,连家畜的叫声都听得见。 9. 龙媒:神话传说中龙所乘之马。 10. 平地:比喻平坦的地方。 11.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嵩山游玩时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语言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其情感、意境、手法及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技巧,最后写出自己对此的理解和感悟即可。本诗前六句是第一段,描写嵩山景色;后六句是第二段,写游览嵩山的感受,抒发作者的情感。 “太室何森耸,少室欲飞动
【注释】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公路涧”:跟人一起去游嵩山时,在十二条路上题下诗。 “白云随人来,翩翩疾如马”:像白云一样飘来飘去,好像马一样快。 “洪崖与浮丘,襟袂安足把”:洪崖、浮丘两位仙人驾着云霞而来,衣袖都来不及挽起。 “不来峻极游,何能小天下”:如果不去攀登高山绝顶,怎么能见识到天地之小呢? 【赏析】 此诗是作者和友人一起游嵩山途中所作的一组诗。诗人用夸张的笔法,以白云为喻,写其行踪迅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嵩山时所作的十二首题诗中的第二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窈窕玉女窗,想像玉女妆。 窈窕:深邃而幽静的样子。玉女:美女。这里用来形容嵩山上的美景,如同美女般神秘而美丽。窗:指山峰或岩石上的形状如窗的孔洞。想像:想象。玉女妆:美女化妆的样子。 皎皎月为鉴,飘飘霓作裳。 皎皎:明亮洁白的样子。月:月亮。鉴:镜子。飘飘:轻盈飘逸的样子。霓:彩虹的一种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公路涧 但见岩前砧,谁闻月下杵。金文与铁色,璨璨知千古。 译文: 和人一起游览嵩山的美景,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在公路上行走时,我看到了岩石前的砧石,听到了月光下的杵声。这些石头都是用金子和铁制成的,它们闪耀着千年的光芒。我问自己,这些捣衣的仙人和补天的仙女有什么区别呢? 注释: 1. 和人游嵩山:指和朋友一起去游览嵩山。 2. 十二题:这是范仲淹为嵩山十二景所写的诗
这是一首游嵩山十二题公路涧的诗。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注释】1.“和人”:指与友人同行。2.“游嵩山十二题公路涧”:《全唐文》作《嵩山十二题》,是一篇记事文章,记录了作者随从友人游览嵩山的经历和感受。此诗即是其中的一段游记。3.“天门”:即天门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西北,主峰海拔1498米,为豫西第一高山。因山顶有天台寺而得名。4.“熙然揖灏气”:形容景色壮丽,令人心旷神怡。5
【解析】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公路涧”、“天门有灵泉,埃尘未尝至。日月自高照,云霞亦辉庇”这两句是第一联,写诗人在嵩山中游玩时,见到的景色。“天门有灵泉”,指的是太室山南的中岳庙前的“天门”。“埃尘未尝至”,指嵩山中没有世俗尘埃的侵扰。“日月自高照”,指嵩山中的自然景观。这两句写的是嵩山的自然美。“惟抱夷齐心,饮之可无愧”这两句是第二联,写诗人在游览中产生的感想。 【答案】 ①《嵩山》
注释: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公路涧:和人一起游览了嵩山的十二道题。 岳顶见天池,神异安可度:在山顶上可以看到像天池一样的风景,这是多么的神异啊,怎么可能度过呢? 勿谓无波涛,云雷有时恶:不要认为没有波涛,因为有时云雷是恶劣的。 乘此澄清间,吾缨可以濯:利用这个澄清的空间,我们可以洗涤自己的帽子。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和人游嵩山时所作,描绘出了嵩山的美丽景色和自己的感慨之情。
【注释】 巍巍:高峻的样子。八仙坛:即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是道教中仙人聚会的地方。三醉石:相传有仙人在此饮酒作乐,饮至三醉方去。华胥国:传说中的国家名。这里指梦境。泽:水边。独醒:独自清醒。可:值得。 【赏析】 这是一首游宴题咏,写于和人游嵩山途中。 开头两句,点明出游之地。“巍巍”,形容山峰之高峻。“八仙坛”,是嵩山的一个著名胜景。相传八仙过海时曾于此留下足迹(见《太平广记》引《洛京耆旧传》)
【注释】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公路涧:与别人同游嵩山,共写了十二首诗,题名“公路涧”。 徘徊峻极寺,清意满烟霞:在峻极寺徘徊游览,清高之意充满于烟雾缭绕的山峰。 好风从天来,吹落桂树花:美好的春风吹拂着大地,使桂树的花纷纷飘落。 高高人物外,犹属梵王家:高高的山峰之外,仍归梵王所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同游嵩山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注释】 ①嵩山:中国五岳之一。 ②逸客:指隐士或不拘礼法的游人。 ③日月景:即日景月景,泛指自然美景。 ④正得天地心:意即与天相应、与地相应。 ⑤念此非常游:意即想此是极不易的游览。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登上嵩山最高处,看到云遮峰顶,时隐时现的景象,不禁想到自己也是难得有这样登高望远的机会,不由得感慨万分。诗人以日为“景”(日影),月亦为“景”,日影与山相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