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相期久益芳,忘年敦契自南阳。
荣公三乐今谁似,李白千篇敏异常。
愿见却须烦枉驾,奉欢先已辟东堂。
故情新约知无改,松柏从来耐雪霜。
到汉东和张伯常六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道义相期久益芳,忘年敦契自南阳。
荣公三乐今谁似,李白千篇敏异常。
愿见却须烦枉驾,奉欢先已辟东堂。
故情新约知无改,松柏从来耐雪霜。
【译文】 道义相期久益芳,忘年敦契自南阳。 荣公三乐今谁似,李白千篇敏异常。 愿见却须烦枉驾,奉欢先已辟东堂。 故情新约知无改,松柏从来耐雪霜。 注释: 道义相期久益芳:指志向相同、道义相投的人相处久了越发显得美好。 忘年敦契自南阳:指张伯常和作者在南阳时相交为友。 荣公三乐:指《庄子·盗跖》中所说“荣公问于监市履贱”的三乐。后用以比喻高官显贵。这里借指张伯常。 李白千篇敏异常
到汉东和张伯常六首 宠荣逾分自颠跻,珍重高人早拂衣。山郡经时无好客,铃斋终日敞闲扉。琼瑶获报欣情重,酒醴将诚愧物微。道义充盈文笔健,应容残朽再亲依。 注释: 宠荣逾分:恩宠荣华超过了自己应得的界限。 珍重高人:珍视高尚的人。 山郡:山区的州郡。 经时:经过长时间。 铃斋:指僧寺。铃是寺院用来发出信号的工具。 琼瑶:美玉的别名。 酒醴:指美酒和甜酒。 道义充盈:道德仁义充实。 笔墨
【注释】 思君日日上高楼:思念君王,每日都登上高楼。 心逐西南汉水流:心情随着西南方的汉水东流。 侧听车音常有待:侧耳倾听车轮滚动的声音,常常期待有车驶过。 互酬诗兴未能休:相互酬答诗歌,兴致未尽不能休息。 高阳簪履成陈迹:高阳的冠带和鞋履已经变成了陈旧的遗迹。 西洛衣冠散旧游:西洛阳的服饰和仪容已经散落在旧日的游乐之地。 地仙年八十:八十岁的土地神仙。 逍遥林下笑公侯:在树林中逍遥自在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浮名驱逐阻音尘,一别伊川十二春。 - 这里的“浮名”指的是名利和名声,“伊川”可能指的是地名或一个特定的地点,而“十二春”则表示时间流逝。整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追逐感到厌倦,因为这种追逐使他与伊川相隔了十二个春秋(即十二年)。 2. 顾我衰残如槁木,羡公眉寿若灵椿。 - “衰残”形容人的衰老
【诗句释义】 到汉东和张伯常六首:这组诗共有六首,是作者晚年归隐后与友人张伯常在汉东相聚时所作。 高标早与利名疏:“高标”指高尚的志向和节操。“利名”指功名利禄。“疏”指淡泊名利。 独向先门肯曳裾:独自来到先辈家门前,愿意去拜见(表示求见)。“曳裾”本指古代官服下摆拖地的样子,这里比喻趋附权贵。“肯”表示愿意。 举眼正无羁客伴:抬起头来,发现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羁客”指寄人篱下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到汉东和张伯常六首:这是一组诗歌,每首都以“和”字开头,表达了作者与张伯常的友情与交流。 2. 诗筒相续到随城:通过“诗筒”这一意象,展现了两人之间频繁的交流和赠诗的情景。 3. 练句挥毫老益精:形容张伯常随着岁月增长,文笔越发精湛。 4. 尺素屡兼双鲤赠:多次赠送书信作为礼物。 5. 一言相诺百金轻:表示承诺之重如山,而金钱相对轻薄。 6. 酒思佳客忘怀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