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深差喜病根除,药裹犹亲酒盏疏。
门对好山纯种竹,园通活水可浇蔬。
檐牙带湿霜晴后,帘额移阴日出初。
时有邮筒递诗至,吟馀便拟借牛车。
和刘后村杂兴
相关推荐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上下句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要求进行筛选组合。“和刘后村杂兴”是题目,下面八句为内容。注意题干要求的“逐句释义”“赏析”,所以首先要将诗句翻译出来,然后分析其意境、情感等,最后给出赏析意见。 【答案】 译文:冬天深了却庆幸病根已除,药裹依然亲昵酒盏疏放。门对好山纯种竹,园通活水可浇蔬。檐牙带湿霜晴后,帘额移阴日出初。时有邮筒递诗至
诗句释义: 1. 几年待漏趣朝班,乞得闲身返故山。 - “几年待漏趣朝班”意味着在朝廷中等待时机、寻求机会。 - “乞得闲身返故山”表达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闲暇时间,回到原来的家乡。 - “朝班”指的是朝廷中的官员行列,“故山”则是指原来的居住地。 - 整体意思是说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归家乡的机会。 2. 公论尽归恩怨外,清谈不落是非间。 -
【注释】 出处难为卜筮谋,植鳍无复转岩求。 清风不度麒麟阁,明月空沈鹦鹉洲。 采石仅埋吟骨在,新亭犹带泪痕羞。 书生慷慨谈时事,未必膺门肯见留。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以“和刘后村杂兴”为题,抒发了他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上联“出处难为卜筮谋,植鳍无复转岩求”,意思是说:出仕做官难以预料,就像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一样,但一旦被捕捉到,就会失去原有的自由
避俗常关白板扉,北山泉石尚堪嬉。 临流且赋观鱼乐,忧国何消捋虎危。 自许丹心长恋阙,独怜万户未逢时。 割鸡为黍寻常事,客至休言子为谁。 注释: 1. 避俗常关白板扉:避开世俗的繁华,常常关闭着白板门。 2. 北山泉石尚堪嬉:在北方的山间泉水和石头之间还可以嬉戏。 3. 临流且赋观鱼乐:站在溪边,一边欣赏水中鱼儿,一边吟诗作乐。 4. 忧国何消捋虎危:忧虑国家,哪里需要去捋取老虎的危险。 5.
注释: 迩来笔砚亦相疏,意思是近来我与笔墨、纸砚也疏远了。 野服焚香读异书,意思是穿着粗布衣裳,烧起香炉,读着奇书。 筑室不须临孔道,闭门只合造轻车,意思是建房子不用正对着孔圣人的街道,造车子也不需要高大。 有梅花处犹堪酒,无竹人家不可居,意思是有梅花的地方还可以饮酒,没有竹子的人家不能居住。 涉世直消诫口过,是非荣辱不关渠,意思是在世上做人,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可以了,不必在意别人的是非荣辱。
【赏析】 《和刘后村杂兴》是一首咏史抒怀诗。作者自注说“洪音”,即以洪钟之鸣喻其声,蛙蝉之声与洪钟相杂;“封事”指奏折、密疏等朝廷文书。此诗前两句写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后两句则抒发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风格质朴自然,不事雕琢。 首联“诵读未多才思悭,数编遗丑落人间。”意思是:我读书虽多但才思不丰,一些无用的书稿被丢弃在世上。这里的“诵读”指读书,“遗丑”即弃置不用的书籍。 颔联“洪音互杂蛙蝉奏
【注释】 和刘后村杂兴 :和,这里是指作诗来和应。刘后村,名刘宰,宋代人,曾任御史中丞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宋史》本传说他“性刚直,遇事必力争,不为屈。”《宋史.文苑传》说他“喜宾客,与士大夫论文说义,终日不倦。”杂兴,即即兴诗。 累疏殷勤奏榻前:多次上奏朝廷。累疏,指多封上疏。殷勤,勤恳。奏,向。榻前,指皇帝坐卧的地方,也指宰相的办公处所。 忧时急似救头然:忧国如救头燃。急,急迫。救头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过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近学时妆越样新”,意思是近来我学习了像越王勾践那样精心打扮自己,使自己更加漂亮时髦。“空遗畎亩处忠臣”,意思是空留下像田间劳作的农夫一样忠诚的大臣。“烛之武老未为老,刘伯龙贫可是贫”,意思是像烛之武这样的老人不称老,而像刘伯龙这样的人即使贫穷也是值得尊敬的。“造物不应推若辈
《和刘后村杂兴》是宋代著名诗人胡仲弓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欣赏。本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宦海风波中保持宁静的心态,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下面将逐句解析这首诗: 1. 宦海波澜:宦海即官场,波涛汹涌代表政治上的起伏与挑战。这一句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深刻理解,宦海风波也足以令人震惊,但作者选择以平常心对待,体现了他的超然态度。 2. 闲适自得
和刘后村杂兴 当日曾弹贡禹冠,悬知出处独今难。 宁将退翮翔千仞,谁肯模棱持两端。 风雨笔头犹老健,江湖吟鬓未凋残。 十篇话破平生事,留与时人作样看。 注释: 1. 当日曾弹贡禹冠:曾经在朝廷上弹奏过奏章,向皇帝进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2. 悬知出处独今难:知道现在所处的位置和处境是多么的艰难。 3. 宁将退翮翔千仞:宁愿选择退隐生活,追求自由自在。 4. 模棱持两端:保持中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