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与庐陵,俱出白鹭洲。
相望万里江,中同二水流。
白鹭洲
相关推荐
注释: 金陵和庐陵,都是从白鹭洲流出。 相望万里江,中同二水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描写白鹭洲与金陵、庐陵的地理位置关系来反映三国时期的江东地区的政治形势。 首句“白鹭洲”,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长江中。 次句“金陵”和“庐陵”,均指三国时吴国的都城建业(今南京),这里用两个地名来比喻白鹭洲对这两个地方的重要性,强调其地位重要。 第三句“相望万里江”,意指金陵与庐陵两地距离遥远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首句:“可惜洲亭已渐荒,了无鸥鹭白双双。”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景象:洲亭(即小岛)逐渐荒芜,没有鸥鹭(即水鸟)的身影。这里的“可惜”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变化感到惋惜的情感。而“了无鸥鹭白双双”则进一步描述了这种荒凉的景象,没有了鸥鹭在水中嬉戏的情景,只剩下白色的石头在水面上。 我们看第二句:“摩挲石上琳琅句,犹得斯文镇大江。”“摩挲”一词,在这里有抚摸、轻拂的意思
诗句释义 第1句:白鹭洲 - 江水悠悠绿染衣:描绘了洲上植被茂盛、色彩斑斓的景象,江水缓缓流动,仿佛为洲上增添了一层绿色。 - 淮山渺渺翠成围:描绘了淮山连绵起伏,郁郁葱葱,如同一道绿色的屏障。 第2句:南朝鹭序归何处 - 唯见沧洲白鸟飞:描述了南唐时期的鹭鸶群落归来的景象,但具体归处已不可考,只能看到那白鸟在洲上自由飞翔。 第3句:惟闻沧洲鹤唳风 - 鹤唳风清月明夜
【注释】: 1. 白鹭洲: 地名,位于今江苏苏州西南。 2. 风生晚汛潮: 指春末夏初,风起时,水涨的潮流。 3. 印沙群鹭立还翘: 印在沙滩上的鸟影像被风扬起,一群一群的。 4. 凭高一片迷人眼: 站在高处眺望,一片芦苇丛中,雪还没有融化。 5. 芦苇丛边雪未销: 芦苇丛边的雪还没有融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魅力。 “白鹭洲”是一首诗名,诗人以白鹭洲为背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即“词义、手法、情感、意境、主题”等。 本题要求考生对《白鹭洲》逐句释义,并分析诗句的主要内容,赏析诗句表达的感情。 首先解释诗句的意思。 ①“吉士长怀古,来游白鹭洲。”吉士:有学问的人,此处指文人;长怀古:长久思念着古代的事情。②“波分孤屿出,沙带一江流。”波分:波浪分开;孤屿
【注释】 白鹭洲:即“建业城”,今南京。阳关第四声:指《阳关三叠》的第四遍,是送别时常用的曲调。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在建业(南京)送别友人的情景。诗人先从景物落笔,白鹭洲上柳条生,是送别的背景。然后,由景及人,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时间,即在“几经攀折”后,“行人莫漫轻离别”。接着,又以“听唱阳关第四声”作结,使全诗戛然而止,留有无限余味。 这首诗语言平易通俗,却不失含蓄典雅,富有情韵
白鹭洲 江畔芳洲水势分,洲前属玉自成群。 联拳芳草疑残雪,接羽平沙似断云。 鸥鸟伴中同皓皓,渔歌声里落纷纷。 满怀诗景收难尽,浩荡烟波霭夕曛。 注释: 1. 江畔芳洲水势分:形容江畔的白鹭洲景色如画,水势蜿蜒曲折。 2. 洲前属玉自成群:形容洲前的白鹭如同玉石般美丽,独自成群。 3. 联拳芳草疑残雪:形容芳草如同拳头般紧密相连,让人误以为是残雪覆盖。 4. 接羽平沙似断云
【注释】 白鹭洲:今名白鹭塘,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 王孙:贵族或达官显贵的子弟。 家山破:指故乡的沦陷,也暗指南宋朝廷的灭亡。 二水:指赣江和抚河。台下过:从白鹭塘下流经过。 阿谁:何人。 译文: 白鹭洲前,几时能见到白鹭飞起? 芳草萋萋,王孙是否已经回到家乡? 赣江、抚河依然从白鹭潭下流经过, 可是谁又能吟诵出“家山破”这凄凉之声? 赏析:
【解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景的抒情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清新隽永,富有画意。 “白鹭洲”,在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中。 “鸭头新水碧波澄,客思春潮总不胜”。首句写江边景色:春日清晨,江面水色如碧玉一般澄澈透明,岸边新涨的水鸭子悠闲游荡。次句写游子之情:春天的江水涨满了堤岸,而自己却像那满身是泥、不能上岸的客人一样,内心惆怅不已。这两句以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春日里登高所见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