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亦饮酒,春去亦饮酒。
若问此闲时,便是无何有。
和张文潜晚春
相关推荐
注释:春天来的时候,我也会喝酒;春天离去时,我依旧会喝酒。如果你问起这个闲适的时期,那就说明一切都是虚无。 赏析:诗人以饮酒作喻,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他认为,无论是在美好的春光中,还是在春天离去时,他都会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因季节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同时,他也用“若问此闲时”来表达他对这种生活的坦然接受和无求无争的心态
【注释】 昨日:昨夜、前日。枝头:树上。鲜鲜:鲜艳,鲜明。染人指:染红了人的手指。今朝:今天。寻不见:找不著。已在污泥底:已经掉进污泥里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落花的诗。“昨日枝头红”,是说昨天在树枝上还是一片红花。“鲜鲜染人指”,是说鲜红的颜色染红了人的手指,说明这枝花鲜艳可爱,十分惹人喜爱。“今朝寻不见”,是说今天再也找不到这样美丽的花了。“已在污泥底”,是说它已经落入污泥之中
【注释】 1. 麦颖未黄:指小麦还没有成熟,花蕾中的籽粒还未变成黄色。 2. 桑实半红湿:指桑葚的果实已经半红半湿了,表示桑葚开始变红了。 3. 恰得一犁雨:恰好下了一场及时雨,使得田里的作物得以灌溉。 4. 田事正火急:形容农田里的事情十分忙碌,需要尽快完成。 【译文】 在春天的晚些时候,我来到田野上劳作。 虽然小麦的花蕾中还藏着未成熟的籽粒,但桑葚的果实已经开始半红半湿,表明天气转暖
诗句原文: 人事无如何,多于道傍草。 但问酒有无,莫管老不老。 译文: 人生世事无法预料,就像路边的野草一样难以把握。 只管喝酒是否充足,不必关心自己是否年迈。 注释: - 人事无如何:人事无法预料,如同路边的野草无法预测其生长状况。 - 多于道傍草:野草丛生,无法控制其生长范围和数量。 - 但问酒有无:只管喝酒是否充足,不必关心酒量大小。 - 莫管老不老:不必关心自己的年龄
人生少娱乐,闲日亦有数。 药草正肥时,好望云山去。 注释: - 人生少娱乐,闲日亦有数:人生少有娱乐的时间,但闲暇的日子里也有乐趣。 - 药草正肥时:药草(即中草药)正是生长茂盛、营养丰富的时候。 - 好望云山去:好意为喜欢、喜爱,希望在云山之中寻找乐趣。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空闲的时间里,喜欢去云山中寻找乐趣,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诗中的“药草正肥时”,意味着在这个时期,药草生长得最好
【注释】 燕窠:燕子筑的巢。 物生:万物生长。乐:快乐。 适:安于、满足。 赏析: 这首诗是张耒的《和张文潜晚春》,诗中描绘了初夏时节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活力的赞美之情。 风暖燕窠牢,云晴鸟翅健。 译文: 春风温暖,燕巢坚固;白云晴空,鸟儿翅膀强健。 物生自有乐,亦各适其愿。 译文: 万物生长皆有其乐趣,也各自安于其所愿。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色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需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诗句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注释和相关背景知识进行赏析。 “留春是芳草,送春宜柳花”,首句写景,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春草和杨柳描绘得栩栩如生。“留春”是说芳草地,“送春”是说柳花。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第二句“日长花正乱”,点明季节,描写了春光明媚
注释:为什么花儿开得这么晚?为什么花儿在枝头急着飞呢?人们都闲着,却舍不得花开花落,就像阆苑中的人都在等待花儿回来。 赏析:这首诗是张文潜《和张文潜晚春》中的名篇,全诗共八句,每句五字,四句一韵,押韵工整。诗人以“晚春”为题,通过询问花开为何如此迟滞、急切,以及人与花儿的互动,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热爱。同时,诗人还通过对“阆苑”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珍惜。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
诗句原文: 易贮千寻水,难藏一点春。 也须几杯酒,还似送行人。 译文: 春天就像那难以储存的水流,它虽然存在却无法长久保留。 因此我们需要用酒杯中斟满的美酒,来表达对离别之人深深的思念。 注释: 1. “易贮千寻水”:形容春天来得迅猛而又短暂,就像无法长时间储存的水一样,易于消逝。 2. “难藏一点春”:比喻春天的美好如同稍纵即逝的瞬间,难以完全抓住并珍藏。 3. “也须几杯酒”
注释: 渡水时衣服需要用手抓住,穿过树林手自展开。 经过春天后脚力变软,只是担心上山晚。 赏析: 这首诗是张文潜的《和张文潜晚春》的第二句。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图,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渡水衣须扱”中的“渡水”、“衣”等关键词,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在春天里渡过河流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亲近。 “穿林手自披”中的“穿林”、“手自披”等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