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生吾所畏,言貌凛秋威。
崔子稻畦晚,杨公玉田饥。
阶除昨夜霜,钟鸣尚依稀。
吾友岂憔悴,西山空崔巍。
秋吟
相关推荐
秋吟 友生吾所畏,言貌凛秋威。 ——诗人以秋日为背景,写出了他对朋友的敬畏之情,朋友的言谈举止都让人感到秋天的严寒和威力。 崔子稻畦晚,杨公玉田饥。 ——诗人以崔子和杨公为比喻,描绘了他们因饥饿而面露憔悴的情景。 阶除昨夜霜,钟鸣尚依稀。 ——诗人以霜和钟声为画面,描绘了一个寂静而深沉的夜晚,钟声回荡在空旷的街道上,仿佛还能听到那遥远的回声。 西山空崔巍。 ——诗人感叹自己的朋友虽然憔悴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理解诗歌的意境。首先读懂全诗的内容,然后分析出诗歌的意象、情感等。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的图景:芦花零落点缀着小洲,白鹭飞到湖边的小舟上;水落风高,渔矶露出水面,残荷稀疏地擎托着秋天的冷意。诗人以“秋”为描写对象,通过景物描写传达了作者对秋日的感受和思考。 “芦花零落点汀州,白鹭飞边泊小舟。”这是全诗的第一句,诗人从写景开始。“芦花零落”是写景,“点汀州”是点染
秋吟 秋高风急雁来初,久客松江岂为鲈。 好梦不成人睡觉,半窗残月夜灯孤。 注释: 秋高(秋天的天很高):指秋天天气清朗,天空广阔。 风急(风很猛烈):指秋风劲吹,声音很大。 雁来初(大雁刚刚飞来):指秋季南飞的大雁刚刚归来。 久客(长时间在外作客):长期在外地做官的人。 松江(古地名,今属上海),这里泛指家乡。 岂(难道)为鲈(指鲈鱼,古代诗人常用“鲈”字来比喻自己的家乡、故乡)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沦落天涯已白头” - 关键词: 沦落、天涯、白头 - 释义: 形容人因生活困难或政治原因而流落他乡,头发已变白。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因漂泊异乡而产生的白发苍苍之态,同时也暗示了其生活的艰辛和岁月的流逝。 2. “西风吹帽冷飕飕” - 关键词: 西风、吹帽、冷飕飕 - 释义: 西风吹动着帽子,使感到格外寒冷和凄凉。 - 赏析: 通过西风这个自然元素
注释 满眼秋光动客情,小园闲步杖藜轻。 秋天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情感,在花园中悠闲地漫步,拄着拐杖轻松自在。 黄花憔悴应思晋,才遇渊明香便清。 菊花因秋天的凋零而显得憔悴,就像晋代陶渊明一样。只有与隐士交往时,才能感到内心的清凉和宁静。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作。诗人以“满眼秋光”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深沉的秋日氛围。接着,诗人用“小园闲步杖藜轻”来表现自己的悠闲自得
【注释】 卷:飘动。 六角障:即方格,指方巾。 何人:何许之人。 真解:真正懂得。 凌虚:高出地面。 百尺台:高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作。诗中描写了深秋时节,落叶纷飞、寒风吹拂的景象。作者以“秋意”为题,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痛苦生活。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秋吟 隔竹西风送暮蝉,潇潇疏雨意茫然。 数茎白发添诗债,七尺青藜挂酒钱。 地静野鸥长点水,日斜村柳自生烟。 交游十载凋零尽,独有遗民侣葛天。 注释: 1. 秋吟:秋天的诗歌创作。 2. 隔竹:隔着竹子。 3. 西风:指秋风。 4. 暮蝉:傍晚时分的蝉鸣声。 5. 潇潇:小雨纷纷的样子。 6. 疏雨:细雨。 7. 茫然:迷茫、困惑的样子。 8. 数茎:几根。 9.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 10.
注释如下: - 秋吟:秋天的咏叹。 - 数声芦管一声蝉:数声芦管,是说吹奏着凄凉的芦管。一声蝉,是指听到树上知了叫声。 - 对谁谁能不惘然:面对此情此景,有谁会不感到心绪迷茫呢? - 吟罢树头开木笔:诗人写完诗后,树上落下的树枝就像笔一样。 - 贫来花下落金钱:诗人因为贫困,连赏花的钱都没有了。 - 瀑流倒泻松门雨:瀑布从松树间倾泻而下,形成了如雨般的壮观场面。 - 月晕横生雁路烟
诗句逐句释义与译文: 第一句: - 爽气横飞野况佳:“爽气”形容天空清爽、空气清新,“横飞”表示气势浩大,“野况佳”则指野外景象美好。整体描述秋日清晨,天空清澈,空气新鲜,自然界的景色非常迷人。 - 溯回对水漫兴怀:“溯回”可能是指逆流而上,或指回忆,“对水”即面对江水,“漫兴怀”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自由地抒发情感,心情愉悦。 第二句: - 芙蓉露湿红妆冷:“芙蓉”通常指的是荷花
秋吟 竹院萧萧里,微风度碧栏杆。 怀人花共瘦,踏月影同寒。 砧杵敲何急,衾裯梦觉单。 长吟非有恨,只怕听更残。 注释: 竹院萧萧里:竹林环绕的庭院里,声音显得格外寂静和清冷。 微风度碧栏:微风吹过碧绿的栏杆。 怀人花共瘦:思念的人就像这凋零了的花一样。 踏月影同寒:在月光下行走,感觉寒冷。 砧杵敲何急:打杵的声音多么急促。 衾裯梦觉单:被子薄,醒来后觉得孤单。 长吟非有恨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把盏持螯素愿违 - 注释:在古代,“把盏”和“持螯”(用筷子夹取食物)都是宴席上常见的行为,这里指饮酒。这里的“素愿违”,意味着过去的心愿已经被打破或不再坚持。 2. 昔时芳草梦依稀 - 注释:这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昔时"指的是过去的时间,而"芳草"通常象征着生机和希望,暗示着美好的回忆或理想。"梦依稀"表示这些记忆已经模糊不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赏析”,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最后再根据这些要点作答。 首联“落叶满秋山,征人久不还”描绘了边塞的萧条荒凉景象,表达了征人久未归来的孤寂之情。 颔联“一声何处雁,应向玉门关”运用了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