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川初隐地,山邃枕如城。
宝鼎丹何在,云衣骨亦轻。
题丹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稚川初隐地,山邃枕如城。
宝鼎丹何在,云衣骨亦轻。
注释:稚川初隐地,山邃枕如城。宝鼎丹何在,云衣骨亦轻。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题丹灶》。诗中描绘了丹灶的神秘景象和炼丹过程,展现了炼丹师对道法的追求和执着。全诗通过炼丹师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敬仰和向往之情
注释: 金鼎上龙虎交缠,当年我曾想关闭。 一丸仙丹已经炼成,五色泥土仍然灵异。 赏析: 这首诗是咏叹炼丹之事的。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描绘了炼丹过程中的种种情景。首句“金鼎交龙虎”,描写了炼丹炉中金丹与龙虎相交的情景,象征着炼丹过程的神奇和危险。次句“当年想闭扃”,表达了诗人当初想要停止炼丹的想法,可能是因为他意识到了炼丹的危险和不可预测性。第三句“一丸丹既就”,描述了炼丹成功
注释: 开始才知道勾漏这个地方比步兵营还要美,但现在已经没有人能继承这种美,只能让人徒然地羡慕。 始知勾漏地 始:才;才知:才明白;勾漏:地名,在今广东。 犹胜步兵营 步兵营:即东陵(今江苏南京市东),是孙权所建。 往躅今谁继 往日的足迹如今还有谁能继承? 游人空慕名 游客们只是空自仰慕它的名字而已。 赏析: 此诗首句以“始”字领起,说明作者对勾漏这个地方的认识,是在他亲自游历后方才产生的,因此
注释:路过的客人只是白白地去寻找,飞仙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山之石,可引以为鉴,回去后应该研读《黄庭经》。 赏析:诗题“题丹灶”中的“丹灶”,指的是道家炼丹的灶,也就是炼丹炉,这里代指炼丹炉。诗人通过“过客空寻访,飞仙已杳冥。他山多可买,归去读黄庭。”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飞仙的向往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最后一句“归去读黄庭”则表明自己将返回家乡,继续修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题丹灶》。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第一句: 诗中的“题丹灶”是指诗人在丹炉(炼丹炉)旁边的墙壁上题下了诗句。这里的“丹灶”指的是炼丹所用的火炉或者烧制丹药的炉子。 第二句: “丹成仙去后”意味着当丹药炼成之后,神仙就离开了这个空间。这里用了一个典故,丹药通常被视为长生不老之药,而炼制丹药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神仙的出现。 第三句: “灶古白云边”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
诗句释义 题丹灶 - 题: 题写,此处指书写、记录之意。 - 丹灶: 通常指炼丹的炉灶,这里指的是炼丹之所,即仙翁修炼的地方。 仙翁元不死 - 仙翁: 对仙人的尊称。 - 元不死: 表示永远不老不死的意思。 遗迹俨然存 - 遗迹: 遗留下来的痕迹或事物。 - 俨然: 形容非常整齐、完美的样子。 - 存: 存在。 伏虎看丹灶 - 伏虎: 传说中伏于山中的虎。 - 看丹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