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魃难除遣,南箕未可招。
安能扬双舄,飞去学王乔。
苦热和袁应祥用韦苏州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为题十小诗
相关推荐
解析: 诗句释义: 1. “苦热” - 描述了炎热的天气,可能暗示着某种困境或压力。 2. “和袁应祥” - 这是对诗人的一种称呼,表明这是一首由袁应祥所作的诗。 3. “用韦苏州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为题十小诗” - 这是指使用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这一意象来创作十首小诗。 4. “旱魃难除遣” - 旱魃,指古代神话中能引起干旱的鬼怪,这里比喻困难或问题难以解决。 5.
注释: 苦热和袁应祥用韦苏州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为题十小诗:这组诗共有十首,每首都写景抒怀。 山深隐䴥麇(zhōu):深山中隐藏的麋鹿。 江寒乱鸥鹜(wù):江水寒冷时,飞鸟乱群。 我欲从之游,形骸元土木:我想跟着它们去游玩,但我的身体是泥土做的,无法跟随它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之中,野兽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图景。诗人以“形骸元土木”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束缚,展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渴望
【注释】 苦热:形容天气酷热难耐。 和:这里指与袁应祥一起。 韦苏州:即唐代诗人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人称韦苏州。《新唐书·文艺传中》说他“有山水清佳诗”。乔木:高大的树木。生夏凉:在炎热的夏天里得到凉快。流云吐华月:流动的云彩吐出洁白如玉的月光,比喻清凉宜人的景色。 【译文】 黄昏时分蚊子飞得扑腾扑腾,白天蝇子嗡嗡地忙个不停。 整个天地像一口红炉火,能有几多人能在这酷热中得到一点凉爽呢!
【注释】 “苦热”:指酷热。袁应祥:字景文,号东山,北宋诗人。韦苏州:指唐代大诗人韦应物,曾隐居鹿门山。乔木生夏凉:指乔木树荫下能乘凉避暑。流云吐华月:指云朵在天空中飘动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月亮则时隐时现,变化莫测。为题十小诗:指袁应祥写了十首以《苦热和韦苏州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为题的小诗。 【赏析】 本诗是宋·袁应祥的《苦热和韦苏州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为题十小诗》,诗中描绘了一幅夏日景象
【注】乔木:乔,高大;木,树。生夏凉、流云吐华月为题十小诗:以《苦热和袁应祥用韦苏州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为题的十首短诗。 吾庐(lú):我的住处。 壑(hè):山谷,山沟。 嘉木耸千章:指树木郁郁葱茏,挺拔参天,枝叶繁茂。 【译文】 在长松之下靠着拐杖,没有风时也很凉快。 我的居所靠近山涧林谷,茂盛的树木耸立着成百上千。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酷热难耐的日子里,依然能在绿荫下找到清凉之地
【注释】 苦热:酷暑。乔木:高大的树木。生夏凉:指在夏天也如树荫般凉爽。流云吐华月:形容天空的云彩像花朵一般绽放,月亮如玉盘中的明珠一样。为题:作为题目。题十小诗:写了十首七绝诗。 【赏析】 此诗是诗人苦热时写的一组咏物小诗,以苦热难耐的心情来写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前两句写酷热中仍要忍受;后两句写珍惜时光,及时行乐
【注释】 苦热:炎热的气候。袁应祥:字子英,号雪窗,宋末元初人。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意谓夏天树荫如盖,凉爽宜人;流云吐华月,喻指夏夜明月如洗。苏轼《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此处用其意境,以形容夏日之景。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在描写了夏日景色后,抒发了对炎热天气的不满和对清凉的渴望之情。 首句“赤日烁行路”,描绘出炎热天气下,太阳炽热、阳光强烈的景象,使人感到难以忍受
注释: 苦热和袁应祥用韦苏州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为题十小诗: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物抒怀,抒发了作者在炎热的夏天中对清凉之地的渴望。 中扃自清凉:中间的门廊(中扃),自己就是清凉之地。 穿凿多门户:指门廊之间有很多通道,让人感到拥挤。 神凝一气归:形容人们的心情都集中在一起,仿佛一切都归于平静。 陋哉勤纳吐:形容人们忙于应酬,忽略了自己的内心需求。 赏析: 这首诗以“苦热”为背景,通过对门廊
【注释】 苦热:炎热。应祥:袁郊,字应祥,唐人,隐居在袁州宜春县(今江西宜春)。乔木生夏凉:用乔木比喻自己,乔木生长于夏天,故称“生夏”。流云吐华月:指天上的明月如流云般洁白。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隐居宜春之时。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态炎凉的感慨。首句以寒暑喻人生,指出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第二句则进一步点出人间世事本无恒常。三、四两句则是对前二句的补充说明。最后二句
注释:古人在夏天制造冰,秘诀是从何而来?我胸中旋转乾坤,手中提起日月。 赏析:此诗以夏造冰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古人智慧的赞叹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敬畏。首句“古人夏造冰”,点出主题,暗示了诗人想要探索古人是如何在炎热的夏日里制造出清凉的冰的。颔联“胸次斡乾坤,手中提日月”则进一步描绘了古人的智慧和才能。他们能够胸中有乾坤,能够手掌握日月,这种力量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颈联“寒泉自石窦,玉屑生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