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气颓然似木鸡,谤谗宁复问端倪。
生尘甑暖喜炊黍,轑釜羹香忘糁藜。
万里曾游云栈北,一庵今卧镜湖西。
残年老病侵腰膂,那得随人病夏畦。
次韵范参政书怀十首
相关推荐
诗句:养气颓然似木鸡,谤谗宁复问端倪。 注释: - 养气:修养自己的品德和气节。颓然:形容身体虚弱的样子。木鸡:指身体像木头一样僵硬的动物,这里比喻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坚持正道。 - 谤谗:诽谤和中伤。宁复:难道再。问端倪:询问事情的端倪和原因,这里指探究是非真假。 译文: 我修养自己的品德和气节,就像一只身体像木头一样僵硬的动物;面对那些诽谤和中伤,我难道还会去追问事情的原因和真相吗?
【注释】: 已著山林扫塔衣 —— 已经穿上了山林里僧人的袈裟,即隐居。 洗除仕路剑头炊 —— 清除仕途上的名利之心。 心光焰焰虽潜发 —— 内心光明,虽然在暗处悄悄发出光芒。 颔雪纷纷已太迟 —— 颔部如雪般洁白的须发,已经开始变白,已经太晚了。 度日只今闲水牯 —— 现在的日子只能悠闲地与水牯牛度过。 知时从昔羡山雌 —— 知道时光流逝,过去曾羡慕山中的雌性动物。 掩关未必浑无事 ——
身寄崦嵫欲尽时, 且贪馀景伴儿嬉。 故庐手种竹千个, 醉帽时篸花一枝。 蠹箧有书供夙好, 衡门无客作新知。 羊裘自欠封侯骨, 敢道君房彻底痴。 诗意与翻译 诗意解析: 1. 身寄崦嵫欲尽时:“崦嵫”是神话中太阳落山的地方,此处指代年老或时间流逝;“欲尽时”表达了作者感受到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紧迫感。 2. 且贪馀景伴儿嬉:“馀景”指的是夕阳西下的美景,作者虽感岁月不饶人
诗句解释: 1. 感昔伤怀一喟然 - 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感慨和怀念。"喟然"意味着深深的叹息或感叹,通常用于形容因深思或悲愤而发出的叹息声。 2. 事贤犹及绍兴前 - 指在高宗南渡之前,尚有机会追随并学习贤者的行为或思想。"绍兴"是南宋的都城,"前"暗示着更早的时候。 3. 此身颠仆应无日 - 表示自己可能没有多少日子能够安稳地生活下去。"颠仆"意为跌倒或失败,暗示着不顺利或困苦的生活。
【注释】 次韵范参政书怀十首:指王安石为范仲淹写的诗。范仲淹在庆历四年(1044)曾出知邓州,后调任陈州(今河南淮阳)知府。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被召入京,任翰林学士兼史官,次年即拜相。此时他与范仲淹的交谊深厚,所以写此诗寄给他。次韵,用原韵作和词。书怀,怀念。十首,十篇诗歌。 春寒还似暮冬天,败絮重披有虱缘。 虽欠高僧分白氎,偶蒙暴客恕青毡。 浊醪盎盎贫犹醉,倦枕昏昏昼亦眠。
【注释】 1. 祠禄:官衔,指在庙宇中供奉神灵的职务。 2. 亦例沾:按例也沾染(指受到恩惠)。 3. 屏居怀抱苦厌厌:意思是说因远离政治中心而感到苦闷不乐。 4.戍边事:守卫边疆的事情。 5. 迎客儿:招待客人的人,泛称仆人。 6. 遇兴榜舟无远近:遇到兴发时,可以划船去远方游览。 7. 破愁:解除忧愁。沽酒任酸甜:买酒喝,任凭它酸、甜、苦、辣。 8. 残年:残余的日子,指晚年。癖:爱好。
诗句释义:芋头和栗子都多储备,反复煮煨,尘滓都不沾染到灵台。 译文:芋头和栗子都多储存,反复煮煨,灰尘都不会沾到灵台。 关键词解释: 1. 芋栗:指芋头和栗子。 2. 一尘那许:表示极其洁净,没有一丝尘埃。 3. 灵台:古代指天上的星宿之一,这里比喻高远的理想或境界。 4. 虹穿:形容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5. 道室:道家修炼的地方。 6. 匣剑开:形容宝剑出鞘,准备使用。 赏析:
探梅方忆雪中归,转眼青青子满枝。 筑圃漫为娱老计,襞笺又赋送春诗。 乞身何日还初服,坐食终年愧圣时。 睡起西窗澹无事,一枰闲看客争棋。 【注释】 ①次韵:即用原韵,依原诗的格律、字数、平仄等要求和韵脚来写新诗。范参政:范镇的字。范镇(1046—1121),字淳甫,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大臣,书法家、文学家。范仲淹之侄,苏轼之从兄。 ②探梅:即赏梅花。 ③子:指梅花。 ④筑圃:即建园。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 - 宇内寓形: 宇宙中寄存着人的身体。这里表示生命短暂、无常。 - 财几时: 钱财多久能积累?暗示人生财富的短暂和不可靠。 - 时: 时间,此处与“财”相对应,表达生命的宝贵与短暂。 第二句 - 西山俄已迫斜晖: 比喻人生的黄昏或晚年,西山(夕阳)象征着日暮,斜晖指夕阳余光。 - 迫: 逼近,此处强调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 西山俄已迫:
赵州行脚我安能,闲却床边六尺藤。 钓阁卧听西涧雨,棋轩遥见北村灯。 平生爱睡如甘酒,晚岁忧谗剧履冰。 剩欲舒怀答清啸,半空鸾凤愧孙登。 注释:赵州:指北宋时期范仲淹的故乡赵县(今属河北)。行脚:即僧人行走,参访各地寺院,求取佛经。这里指作者隐居在范仲淹故乡。我安能:怎么能够。“我”是谦称自己的词。闲却:把……放在一边。床边六尺藤:床前六尺处的藤蔓。 钓阁卧听西涧雨,棋轩遥见北村灯。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