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穷秋冷尚赊,随时游瞩自堪嘉。
且欣一雨山争出,休叹重阳菊未华。
佳客逢秋宜得句,道人酌酒似烹茶。
人生胜日须行乐,豫去昏鸦作阵斜。
九日三首
介绍
《九日三首》是宋代诗人张嵲的一首七言律诗。在古代文学的宝库中,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生活以及社会的独特感悟。
《九日三首》通过苏辙自身的经历与情感,描绘了他在人生不同阶段所遭遇的不同境遇与心路历程。其中第一首诗以追忆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缅怀,以及对旧日恩人的感念;第二首则反映了他因反对变法而被贬的无奈与辛酸。这两首诗共同构建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物形象,使得读者不仅能欣赏到苏辙的才华,更能体会到他的坎坷人生。
《九日三首》不仅体现了苏辙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与文化背景。通过对李商隐《九日》的提及,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风气与文人的心态,进而更全面地理解这首古诗的内涵与价值。同时,这首诗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其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都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
张嵲的《九日三首》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寓意的诗歌,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氛围,也能进一步领悟古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国重阳节时所作,共三首。第一、二句写秋意已深,但风景依然宜人;第三、四句写雨后的山色更美,不必感叹重阳无花;五、六句写诗人与佳客赏景吟诗,道人饮酒如品茶一般惬意;七、八句说人生美好的日子要珍惜时光,去欣赏大自然的风光。 译文: 南国的秋天已经深了,天气还很凉爽,但风景依旧很美。随时可以游玩观赏都令人感到满意和快乐。虽然秋天来了,菊花还没开放,但是不要叹息,因为雨后山色更美丽
【注释】 登高未用怀郪县:登高,这里指登上高处。用,使用。怀郪县,地名,位于今天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境内,古称郪县。 少异谁能识孟嘉:少异,即与众不同。谁能识,谁能够识别。孟嘉,字士季,晋朝人,曾任尚书郎。 岁岁青樽常有酒,年年黄菊未逢花:岁岁,每年。青樽,酒杯。黄菊,菊花的一种。未逢花,未曾见到花开。 分将默坐更搜句,肯以衔杯当饮茶:分,分别。更,更加。搜句,搜寻诗句。肯,愿意。 且莫凭栏伤极目
【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三首:指《九日三首》。 九日当年菊蕊迟,今年庭下半芳菲:指作者在重阳佳节时,看到菊花已经凋零,而庭院中却满地的菊叶,感叹时光易逝。 禾收原野将成廪,枫落江湖欲授衣:指丰收的季节里,田野里一片金黄,稻谷堆积如山;秋天到了,枫树飘落,江水流淌,人们开始准备过冬的衣服。 何处好山饶胜概,拟携家酿趁晴晖:指作者想带家人去游览美丽的山川,欣赏大自然的美。 病衰不复能搜句
【注释】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早岁:早年。 客居:客居异地。 逢:遇到。 萸菊:指茱萸和菊花,古人常插在头上,认为可以避祸。 病缠:病痛缠绕。 斗酒:一升酒。 千钱:一千文钱。 萸菊惊秋晚:茱萸菊丛令人惊觉秋天已近尾声。 儿孙慰目前:子女孙子们安慰老人的心愿。 登高懒不出:懒得出门去登高远游。 多酌任颓然:随意饮酒,任其颓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唐玄宗时所作。当时,年事已高的他
诗句:狂夫老无赖,见逐便忘归。 译文:一个不羁放纵的男子,一旦被驱逐,就会忘记回家的路。 即不羁放纵的人,指不受约束、自由自在的人。老无赖,意指年岁已高但仍行为无赖之人。见逐,即被驱逐。便忘归,意为忘记了回家的路。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人,在被驱逐后忘记回家路的情景。通过对比“狂夫”和“老无赖”,诗人展现了其不受世俗束缚、追求自由的个性特点。同时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黄菊与秋竞,白须随日添。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秋天里,菊花盛开,与秋色争艳,而人的头发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白。 时人知不憙,野老未相嫌。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周围的人可能知道作者年事已高,但是作者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不满,仍然保持着一种豁达的心态。 但酌清樽尽,犹存薄俸沾。 这句话的意思是,尽管已经喝完了酒,但是还有一些薄薄地俸禄可以沾一些。这里的“薄俸”指的是微薄的俸禄
【译文】 昔日身为衣冠旧人,今日却随野老出游。篱笆边的菊花刚绽开,瓮面的新酒已酿成。不重阳节,也不为天下忧,人生定会有谁是?万事本悠悠。 【赏析】 《九日三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其中第三首为七绝,前四句写野老与菊,后三句写野老与世。 这首诗以写野老的闲逸生活为题。“篱根菊初绽,瓮面酒新刍。”篱根菊,即菊之根生在篱笆下,所以称为篱根菊。篱根菊初绽,说明已是深秋时节
九日三首 欲就九日饮,旋炊三斗醅。 今朝不一醉,坐客有空回。 白发何须吝,黄花恨晚开。 问知瓶未罄,相劝尽馀杯。 注释: 1. 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里指的是重阳节。 2. 诗句中的“开门有菊花”描绘了重阳节时家家户户盛开的菊花美景。 3. 诗句“不知来送酒”,表达了诗人对前来送酒之人身份的好奇。 4. “若个是陶家”一句,以反诘的方式提出疑问,询问谁会是那位前来送酒的陶渊明。
【注释】 重:重视。 违:违背,违反。 菊迟知岁闰:菊花开得晚,知道是闰年,即农历的一年里多出一个月。 酒贵念人饥:酒价昂贵,让人思念故乡亲人。 身安且自慰:身体安好,自我安慰。 家远不成归:家乡遥远无法回家。 尚忆少年乐:还记得年少时的欢乐时光。 惊呼人尽非:惊讶地发现,身边的人都不再是从前的人了。 【赏析】 这是诗人在重阳节时所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从古重此日
瓢尊空挂在墙壁上,九日佳节又到来了。 白发人无法逃避这无奈的岁月,黄花已盛开到了尽头。 酒量有限惭愧不能陪客人痛饮,风起时任由飘动的冠帽在头上飞舞。 幸亏有陶渊明相伴,贫居也能感到一丝宽慰。 注释: 1. 瓢尊空挂壁:意思是说,虽然家中有瓢(古代一种盛酒器)这样的器皿,但是因为久未使用,它只能悬挂在墙壁上,象征着主人的清高自持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 2. 九日若为欢
解衣换村酒,酒薄不须嫌。 节到勿空过,杯行且强拈。 得闲身尚健,适意事难兼。 醉卧南窗日,谁知酸与甜。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乡村中度过的一个重阳节的愉快经历,展示了他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首句“解衣换村酒”,表达了诗人放下身份和地位,与村民共享简单快乐的生活态度;而“酒薄不须嫌”,则展现了他的豁达胸怀和对简朴生活的珍视。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节日的快乐氛围,“节到勿空过
幼子淮西客,双壶思老人。 远来经颔淡,细酌喜清醇。 饮罢遥怜汝,归来早及春。 南斋昔未有,馀似旧时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九日五首其三》中的第三首。全诗通过描写主人公在重阳节登高独酌的自娱自乐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情,也抒发了诗人怡情自然的旷逸的襟怀。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 1. 幼子淮西客:指诗人自己年少时因战乱流离失所,寄居淮水之西
《九日三首》是唐朝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此诗写重阳节登高赏菊之乐。 九日真佳节,年年长赋诗。注释:重阳节是个真真正正的节日,我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写下许多诗歌来赞美它。 深惭鹤发老,每与菊花期。注释:惭愧自己已经满头白发,却总是与菊花相约在九月九日一同登高赏菊。 帽落无人拾,酒狂聊自持。注释:帽子掉了没有人捡起来,我就借饮酒来驱散愁绪。 丰年会馀社瓮,天意念衰羸。注释:丰收的年份里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九日重阳节时所作。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及注释: 1. 《我饮不为酒,黄花竞此时》: - “我饮不为酒”:我不饮酒是因为我不想借酒浇愁。 - “黄花竞此时”:秋天的菊花盛开,正是赏菊的最佳时节。 2. 《茱萸谩辟恶,曲糵助和脾》: - “茱萸谩辟恶”:虽然茱萸被认为可以驱邪避凶,但我并不需要它来驱除我心中的忧虑。 - “曲糵助和脾”:曲糵是一种发酵剂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 第1句:“河朔今将到,山阳近欲行。” - 翻译:现在的我,即将到达河朔地区;而不久后,我将前往山阳。 - 注释:河朔,指今天的河北一带;山阳,指的是今天的河南地区,诗人即将离开他的家乡,前往新的工作岗位。 - 赏析:诗人描述了自己即将离家赴任,心中既有不舍也有期待。他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自己新工作地点的向往。 - 第2句:“老怀惊聚散,一酌慰平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