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雪

戊戌二月二十六,忽见大雪漫空来。
长老惊叹共相语,非时有雪诚怪哉。
阳爻四画已出地,至今百蛰不闻雷。
怪得气候斗暄暖,便疑赤帝来相排。
黑风倏起卷沧海,白日黯黯如烟煤。
须臾大雹杂猛雨,满地走迸琼与瑰。
阴气蓄怒固未已,即时飞雪相倾颓。
青灵何处避威侮,苍凤停车寒毰毸。
天地万物失光彩,草树僵冻成枯荄。
凌暴春工大酷烈,似恨百花先时开。
隐公三月亦雨雪,仲尼春秋书为灾。
是时鲁国行谬政,天心可用人理推。
我疑此雪不虚应,必有沴气戕栽培。
去年六月已大水,居人万类生鱼腮。
当时夏税不得免,至今里正排门催。
农夫出田掘野荠,饿倒只向田中埋。
方春鸟兽尚有禁,不许弹猎伤胚胎。
而况吾民戴君后,上官不肯一挂怀。
岂无愁苦动天地,所以当春阴气乖。
只消黄纸一幅诏,敕责长吏须矜哀。
蠲除馀租不尽取,收提赤子苏饥骸。
沛然德泽满天下,坐中可使春风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二月雪》是一首描绘罕见降雪现象的宋代诗歌,由欧阳修所作。《二月雪》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心感受之间的微妙联系。

从艺术表现上来看,《二月雪》在语言运用和情感抒发方面展现了极高的成就。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首联“一冬天气暖如春,雪到春来见却频”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对比冬日的温暖与春天的寒冷来突出罕见的降雪景象。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读者对异常气候的感受,也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共鸣。

在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上,这首诗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对自然界奇观的描写,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反思。通过描绘冬春之际罕见的降雪,诗人表达了对于自然界无常变化的感慨以及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这种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描绘,使其不仅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富有哲学意味的诗歌。

《二月雪》还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自信。宋代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文人墨客普遍具有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学追求。欧阳修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往往富含哲理,注重意境的营造。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宇宙秩序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传达了一种顺应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

《二月雪》不仅是一首描绘特定自然现象的宋代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哲学思考的作品。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宝库,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审美资源和文化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