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群雷乍喊,乘暗月初斜。
至黠穿怀袖,虽微具爪牙。
麈挥那肯去,扇障不能遮。
近水尤喧聒,殊妨赏藕花。
又和南塘十首
介绍
《又和南塘十首》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
《又和南塘十首》不仅是刘克庄诗歌创作的一部分,更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及其背景,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宋代诗歌的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
【注释】 聚群雷:众多雷电。 乘暗月:乘着月光。 至黠:非常狡猾的。 具(jù)爪牙:长有爪牙,形容威猛。 麈(zhǔ)挥:用拂尘驱赶。 那肯去:怎么舍得离开。 扇障:用纸扇挡风。障,遮拦、遮挡。 近水尤喧聒(guō):靠近水边的声音尤其嘈杂。 殊妨:妨碍。 赏藕花:欣赏莲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写竹叶对荷花的干扰,比喻奸佞之徒在政治斗争中对正直之臣的排挤。全诗八句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甚矣形骸秽,居然孕育繁。 来常屯几格,去不离墙藩。 □□多朋类,鸡鸣误妇言。 至今宾与主,相对废盘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家庭关系的珍视。诗中通过“来常屯几格,去不离墙藩”表达了朋友相聚时的喜悦和不舍之情;而“鸡鸣误妇言”则揭示了家庭生活中琐碎而真实的一面。整首诗充满了对友情和家庭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注释】 倏来如诇伺,奇中费堤防。 倏:突然。诇伺:窥探、侦察。奇:奇异。费:耗费。 最善逃形影,恶知辨臭香。 最善逃形影:形容逃避得非常巧妙。 恶知:怎么知道。 【译文】 突然而来好像在侦察我,奇异的本领需要提防。 最善于巧妙地避开形影,不知道分辨气味的香味。 不见□□□,乌获臂空攘。 □:指鬼怪。乌获:传说中力大无比的人,这里指代鬼怪。 不见:看不见。 【赏析】 此诗为和《南塘十首》之五
【注释】 又和南堂十首:又作《南堂诗》十篇。 □□负汝:□,指南塘。负汝,犹言负我。 作意欲空之:意谓想使南塘成为无物之处。作意,有意。空之,即无之,使之成为空的。 童子持竿□,□家挂纸祈:童子,指作者自称。持竿、挂纸,是其为钓者的形象描写。祈,祈求。 □□□已载,蔡谱偶然遗:蔡谱,相传为晋人蔡邕所著。载,记载。偶然,偶尔。 秋至扫□□:秋季来临,收拾掉地上的草叶竹枝等。 殆非人力为
【注释】 雨:雨水。恋:依恋;爱恋。三尺:指一尺,古代长度单位。窥:偷看。若:你。□(xiān):同“娴”,通“闲”,闲适。曾:曾经或曾听或曾看,表示过去发生或存在过的某件事。敢望:敢想,敢望。并:连接;接壤。全诗共十句,每句七个字,四句为一组,共四组。译文:雨爱恋着池水三尺深,晴天时偷偷地偷看你的倩影。我不敢妄想与你相并,也不敢奢望能和你并肩。我害怕你的惊扰,也担心你的怒恨。谁能与我相伴
【注释】 初见微:开始时见到。 徐惊巧入神:慢慢地发现精巧神奇。 忽然缠作茧:突然之间,像蚕一样吐着丝,缠绕成团。 信矣出如纶:相信这样的丝能像钓丝一样拉出。 罗敷:指织布的姑娘,古代传说中织得特别好的女子。 机鸣孟母邻:形容织布的声音,好像孟母在教儿子一样。 明当晒新□:明天就要晾晒新的布。 霁月镕□□:晴朗的月光使布熔化成液体。 【译文】 开始时只看到微小的变化,慢慢的才发觉精巧神奇,
【注】: 1. 大计当传子,齐盟共定王。 2. 不惟分户牖,亦自峙糇粮。 3. 修□疑知礼,谋迁似辨方。 4. 朱门需蜜蜡,空费一春忙。 翻译: 1. 伟大的计划应当传给子孙,共同遵守盟约和国王的命令。 2. 不仅为了划分家庭,也为了保持粮食供应。 3. 修建房屋时似乎知道古代礼仪,策划搬迁似乎能够辨别方向。 4. 富裕人家需要用蜂蜜蜡烛来装饰,但这样做只会浪费春天的时间。 赏析:
又和南塘十首 密疏多不定,来往少曾停。 穿幌非阴磷,窥窗若曙星。 微能破幽暗,高欲傍青冥。 忽起江湖思,微茫隔远汀。 注释:密疏多定:密疏指的是密集的疏影,指荷叶,多定则是指这些荷叶密集而稳定地生长在水面上。来往少曾停:往来指的是来来往往,停则是停止。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密集的荷叶多而稳,它们很少会停下来。 穿幌非阴磷,窥窗若曙星。 微能破幽暗,高欲傍青冥。 忽起江湖思,微茫隔远汀。 注释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南塘作客期间,即兴创作的。首两句以“短歌”自比,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第三四句则抒发了诗人在南塘作客时饥渴无所适从的苦闷心情;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与遭遇的感慨。 【答案】 ①短歌:《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用《诗经》中的句子,意指自己的诗歌。②长吟:长声吟咏。《文选》左思《吴都赋序》:“余少善属文,晚节弥笃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渔具的制作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于勤劳和智慧的赞美。 第一句“□□渔辄获”,意为渔具制作的简单快捷。这里的“□”可能是指渔具的制作方法或材料。这句话暗示了作者认为渔具制作的过程虽然简单快捷,但却能够获得丰收的成果。 第二句“元□□几戕”,“元”可能是指渔具的材质或质量,而“□□几戕”则暗示了渔具可能会因质量问题而被损坏或报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渔具质量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