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铁叶漆布,瞿昙金棺茶毗。
若道老君不死,未知秦失吊谁。
释老六言十首
介绍
《释老六言十首》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组六言诗。
《释老六言十首》不仅是刘克庄的文学创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研究,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宋代诗歌的特色与风格,也能领略到刘克庄作为一位文学大家在词坛上的卓越贡献和独特成就。
相关推荐
诗句: 惠能铁叶漆布,瞿昙金棺茶毗。 译文: 惠能和尚的铁叶漆木棺材被火化焚烧,老君的金棺也被火化焚烧。 注释: 惠能(706年-767年),唐代高僧,是禅宗六代祖师之一,因弘扬禅法而被称为“禅宗六祖”。他的学说后来成为禅宗的核心。 赏析: 此诗通过简洁的叙述,展示了佛教仪式中的一种特殊做法——火化。在传统的佛教仪式中,尸体通常会用香料和布料包裹后火化,以净化身体并使之升天
【注释】 应真:指佛。渡:过河。揭厉(liè):山名,在今河南叶县西南。杖扶:拄着拐杖。 讵(jù):岂。芦:芦苇。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赠别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的第四首。诗人借“应真渡揭厉水”、“长江千里天堑”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佛家的超脱、淡泊与随缘态度的向往。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意境开阔深远,耐人寻味
诗句解释: 1. 道家事颇恍惚:这里的“恍惚”指的是道家思想中的虚无缥缈,不拘泥于形式。 2. 稗官书多诙谐:这里的“稗官”指的是古代的小说家,他们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幽默和讽刺。 3. 帝居非若溷也:这里的“溷”指的是厕所,用来形容皇宫或帝王之居并不如厕所那般脏乱。 4. 天上岂有厕哉:这句话是说天上怎么可能有厕所呢?暗示了对皇帝居住环境的质疑。 译文: 道家的思想往往是模糊不清的
【注释】: 楞严:佛教经名。 三书: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乘起信论》和《大乘入正定经》。 大颠衣:指禅宗六祖惠能。 取经:唐僧玄奘取经的事迹。 吟诗:指李白与杜甫等人所作的诗歌创作。 阿师:指白居易,因曾写过《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 【赏析】: 释老六言十首,是元代诗人释道衍的作品。全诗共十首,每首都有四韵,内容多涉及宗教思想、历史典故和文学艺术等方面。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译文:
诗句翻译为英文:Ninety miles in flight soar, three thousand years together echo. 注释解释: - 九万里抟而上,三千秋鸣相酬:形容事物发展变化迅速,时间长久。 - 未免为二蛊笑,谁能作双鸟囚:指无法逃脱世俗的诱惑和束缚。 - 释老六言十首:这是一组由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关于佛教和道教的诗。 - 惠能铁叶漆布,瞿昙金棺茶毗
【注释】 释老六言十首:这是佛教禅宗六祖惠能所作的一首偈子。六祖是唐代高僧,因在韶州(今广东韶关)大梵寺说法,而被称为惠能。他的“顿悟”之说对后来的佛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或说自竺乾(即印度)至:有人认为从印度传来。 或云先混沌生:有人说是从宇宙的浑沌状态中产生。 貌似金毛狮子:形容他相貌堂堂,威猛异常。 心疑白蝙蝠精:怀疑他是一只白蝙蝠精化身而来。 【赏析】
注释: 1. 今无寻师重趼:如今没有寻找老师而辛苦跋涉。 2. 古有求人宿舂:古代有人为了求学而夜以继日地苦读。 3. 道在青牛关外:道教的教义存在于青牛关以外的地方。 4. 经来白马寺中:佛教经典流传于白马寺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学习的态度和看法。他认为,现在人们追求学问的方式太过功利,需要寻找老师并付出艰辛的努力;而古代的人们则通过日夜苦读来寻求学问。同时,诗人也认为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相应的关键词注释: - 吾尝评石鼎诗:我曾经评价过石鼎诗。 - 盖出一手所为:这大概是出自一人之手所作。 - 若使弥明能道:如果能让弥明讲道的话。 - 唐朝有两退之:唐朝有两个杜甫。 接下来将给出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望你满意: 诗意与翻译 1. 吾尝评石鼎诗(译文) 我曾在评价过石鼎诗 2. 盖出一手所为(译文) 这大概是出自一人之手所作 3.
诗句释义 第一句:慧灯回照觉性 - 解释:“慧灯”通常指的是智慧之光。这里的“慧灯”象征着内心的觉醒和觉悟。 - 关键注释: “回照”表示这种觉悟是向内反射的,照亮了人的内心世界。 第二句:灵丹难活肉身 - 解释:“灵丹”在佛教中指的是修行者的法宝或悟道后的法力。这里比喻修行者的智慧或精神力量。 - 关键注释: “难活肉身”说明单纯的智慧或精神力量并不能使人的肉体存活。 第三句
注释: 参请烧丹的方士,瞻仰佛像多如宝来的寺庙。听说丹灶发出的声音裂开了,进入宝山空手而回。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述了一位求法者在寺庙中听到方士烧丹的声音后,前往宝山求得真经,但却空手而归的情景。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求法者的困惑和失望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