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先德后刑诛,八叶升平振古无。
驯致小羌如许黠,五兵虽惨亦时须。
贼臣刘豫挟虏骑犯两淮天子亲总六师出征贼骑摧衄宵遁銮舆既还效杜拾遗作欢喜口号十二首
介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晓鸾飞上丹山后》中的一句。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贼臣刘豫挟虏骑犯两淮,天子亲总六师出征。贼骑摧衄宵遁,銮舆既还效杜拾遗作欢喜口号十二首。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因郡望河东,世称“韩河东”或“韩昌黎”。他是唐朝中期的大臣、思想家、文学家,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周诗鲁史”之誉,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作品包括散文、诗歌、辞赋等。其中,他的诗歌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著称,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相关推荐
【注释】 贼臣刘豫挟虏骑犯两淮天子亲总六师出征贼骑摧衄宵遁銮舆既还效杜拾遗作欢喜口号十二首: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为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正月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当时唐肃宗皇帝亲征,打败叛军的情景。“祖宗先德后刑诛”,是指唐太祖李渊、太宗李世民等的先世德行和刑罚诛伐;“八叶升平振古无”是指唐玄宗时天下太平,安定繁荣,自古以来没有过;“驯致小羌如许黠”是指唐肃宗时又平定安史之乱
【注释】 闻难:听到敌情。君王:皇帝,指宋高宗赵构。敢:怎敢,表示自谦。鞭笞:鞭策驱使。貔虎:猛兽名。江干:长江岸边。英谋:高明的谋略。睿决:明敏果断的决策。知谁敌:知道谁是敌人。周宣:汉宣帝刘询。比并看:比较、衡量。 【译文】 听说敌情,君王不敢自安,亲自指挥军队在江边,鞭笞貔虎猛兽。 有高明的谋略和睿智的决策,就知道谁是敌人,可以跟汉宣帝刘询相比。 【赏析】 此诗为宋高宗赵构被金兵追击
这首诗的翻译是: 杖策初闻桑下谣,氐羌酋长待来朝。 而今有酒须相乐,前日忧思骨合销。 注释:杖策:拄着拐杖。桑下谣:指民间流传的歌谣。氐、羌:古代西北地区的两个少数民族。来朝:前来朝见。有酒:有酒可供欢聚。相乐:相互欢乐。前日:昨天。忧思:忧虑和思考。骨合销:骨头都消失了。赏析: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听到民间歌谣后,对朝廷的态度有了改变,他不再担忧国家的前途命运了。他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有人前来朝见
贼臣刘豫挟虏骑犯两淮,天子亲总六师出征贼骑摧衄宵遁銮舆既还效杜拾遗作欢喜口号十二首 注释:刘豫是宋朝的奸臣,他勾结金朝入侵宋朝。这首诗写的是皇帝亲自率领大军去讨伐刘豫,最后成功地打败了敌人。 将相佥谋互往来,一时肝胆绝嫌猜。 注释:将领和士兵共同商量对策,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猜忌和疑虑。 颇闻追骑三方出,不遣淮壖疋马回。 注释:我听说敌军已经出动了三路兵马进攻,但我没有让他们在淮南地区自由行动
【注释】: 刘豫(107-113),宋钦宗时,受金人的唆使,起兵反宋。 两淮:指淮南、江南二路。 天子:皇帝。 总六师:统率六军。古代以六军为中央常备军。 鼠子:喻刘豫。窥人:图谋他人。 天地:喻国家。 整顿:治理。 赋与:赋予。 浩荡:广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宋钦宗靖康之难后所作,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达了他希望国家尽早得到治理,恢复生机的愿望。 首句“天戮齐东老逆臣”
【注释】 猛将:指勇猛的将领,这里暗指张巡。心期箭有神:意即心有神箭。竞前:争先。知贼不知身:知道敌人却不顾及自己。圣恩:皇帝的恩泽。令贷:命令赦免。签军:军队的编制,一签为一千人。汝是中朝个里人:汝,你;中朝,朝廷。个里,这里。 【赏析】 这是一首赞扬张巡抗击安史叛军的诗作。诗人在赞颂英勇无畏的张巡的同时,也歌颂了唐朝人民保卫国家的壮举。全诗语言质朴,风格明快。 “猛将心期箭有神”一句
这首诗是杜牧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他以诗歌形式讽刺了刘豫的背叛行为。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胡儿驱马意何忙,淮海暄风炫日光。(注释1) 这句诗描述了胡人(指刘豫)骑着马在淮南沿海一带驰骋,天气晴朗,阳光照耀着海面,给人一种忙碌的感觉。(注释2) 心折关河归不得,而今底处是家乡。(注释3)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望和无奈,他虽然身在北方,但无法回到自己的家乡,心中充满了失落和悲伤
注释: - 贼臣刘豫挟虏骑犯两淮:贼臣指刘豫,他的部下挟持敌人入侵两淮。 - 天子亲总六师(军队):皇帝亲自统率六路大军出征。 - 出征贼骑摧衄宵遁:大军出征击败敌军,在夜晚逃跑了。 - 銮舆既还效杜拾遗作欢喜口号十二首:皇帝的御车已经回来了,效仿杜甫的《欢喜口号》创作了12首诗歌。 - 六代金陵是帝州(金陵:古称南京,六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六代时期的金陵(现在的南京)是帝王之都。 -
【注释】 胡儿:指金朝。 易江沱:指刘豫的部队轻易渡过长江。 奸谀:阿谀逢迎的坏人,这里指南宋的投降派大臣赵鼎、秦桧等。 较量:比试,比较。 孰多:谁多谁少。 【译文】 金人难道敢于轻率地渡过长江?以前宋臣主张议和是错误之举。 请问那些逢迎拍马的人羞于死去没有?如今我们与他们比较究竟谁多谁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时所做。当时,宋朝朝廷内部以赵鼎
【注释】红旌:古代帝王出师时所乘的红色仪仗。白马羽林儿:指皇帝的亲卫军。丝鞚(kòng):马笼头。当胸:横在胸前,表示保护。短策:短鞭。鸣銮:金饰的铃铛。阿谁:是谁?金印:皇帝的印玺。 【赏析】此诗是杜甫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正月十五日,因太子李亨即位而写的,故称“欢喜口号”。 首句说皇帝的仪仗队和亲卫兵都准备得十分充分。第二句说亲卫兵的服饰华丽,皇帝的亲兵也装备了华丽的武器
【注释】刘豫:指宋钦宗。虏骑:指金人。两淮:指宋朝的淮南和江北地区,是金兵进攻的目标。总六师:统率六军,即调集军队。摧衄:击败敌军。宵遁:夜间匆忙逃跑。銮舆:皇帝所乘的车子,这里指宋徽宗。效杜拾遗作欢喜口号:效法杜甫在《三大礼赋》中的“喜君之来”诗。 【赏析】此诗为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侵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在危急关头仍保持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的态度。全诗语言平实,但情韵深长
【注释】 东风九市:指洛阳的东市。场,市场;杜拾遗:指杜牧(字牧之)。 梅柳参差近玉堂:梅花与杨柳错落有致地接近玉堂。 应许:允许。 侍臣:朝中大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金兵南侵时,被贬至池州作官时写的。当时,宋钦宗正率六军亲征金军,诗人写此诗以祝贺皇帝成功。全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充满了乐观的情绪。 首句“东风九市遍开场”,描写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东风,春风。九市,洛阳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