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马渡寒流,断涧横荒堡。
槎危欲攲岸,花落多依草。
击汰玩游鯈,倒影看飞鸟。
留连爱芳杜,渐下西峰照。
嵩山十二首
介绍
《嵩山十二首》是北宋诗人欧阳修的作品集。
《嵩山十二首》不仅是对嵩山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作者内心情感和哲理思考的体现。它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这些作品在文学上的成就以及其所蕴含的哲学意蕴,使其在中国文学史乃至整个东方文化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关推荐
【注释】 ①嵩山十二首:指王维《辋川集》中的《游南湖至小孤石》一诗,共十二句。②槎(chá):木筏。欹(yī):倾斜。岸:岸上、岸边。③游鯈(wěi):一种鱼名。④西峰:指小孤山上的高峰——观音岩,在今江西彭泽县。⑤芳杜:指香炉峰,在今安徽歙县。⑥留连:留恋,不忍离去。 【赏析】 此诗为《辋川集》中的《游南湖至小孤石》的第二首,是一首山水田园诗。 首联“驱马渡寒流
昔闻王子晋,把袂浮丘仙。 金骏于此堕,吹笙不复还。 玉蹄无迹久,涧草但荒烟。 注释翻译: - 昔日听闻王子晋,挥手与浮丘真人结伴修仙; - 在嵩山之巅的仙人留下了金色骏马(指骑乘的神兽),从此不再归来,只能吹奏笙乐怀念他; - 玉蹄印迹早已消失,涧边的草木也荒芜,只剩下淡淡的烟雾; 赏析: 这首《嵩山十二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欧阳修的作品,描绘了嵩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
【注释】 嵩山十二首: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组五言绝句。 二室:指中岳嵩山主峰太室,在登封县西北。 岧峣:高峻。崷(qíng)直:高耸入云。 云随高下起:指云雾随着高低变化而出现或消失。 路转参差碧:指山路弯弯,参差不齐。 春晚桂丛深:指春天已到,桂花丛生。 日下山烟白:指太阳下山,天色变白。 芝英:灵芝,一种名贵的药材。 悠然想泉石:悠闲地想到山水。 赏析:此诗写于唐乾元元年(758)
【注释】 系马青松阴:把马系在青松树的阴凉处。 蹑屣苍崖路:在苍山崖上小步快行。 惊鸟动林花:惊动了栖息在树林里的鸟儿,使花也为之摇动。 空山答人语:空旷的山中回荡着人的回声。 云霞不可揽:指云雾缭绕,霞光映照,使人无法伸手去捉拿它。 直入冥冥雾:一直深入到茫茫的浓雾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登临嵩山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色和感受。诗人登山途中,首先来到一个清凉宁静的地方,即嵩山的青松林下。接着
注释: 玉女不可邀,苍崖郁岧直。 石乳滴空窦,仰见泬寥碧。 徙倚难久留,桂树含春色。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嵩山十二首》中的第二首。全诗通过描绘嵩山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玉女不可邀”,意思是说,那如玉般的仙女是不能邀请而来的。这里的“玉女”指的是传说中的神仙,而“邀”则表示想要邀请。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神秘仙境的向往和憧憬。 “苍崖郁岧直”,意思是说
【注释】 玉女:仙女。捣仙衣,即指捣药。青松岭:山名,在嵩山。灵踪:神仙的踪迹。杳(yǎo)可寻:杳远难寻。秋光:秋天的光景。莹:光洁、明亮。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首句“玉女捣仙衣”,以神话传说来写景,渲染了一种神秘的气氛;次句写夜深风露寒,月色清冷,更烘托出山中之静;三句写山深处,月光照到的只是一片石,而月光的明洁和皎洁的秋光相映成趣,更显出了山中的幽静。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高妙
【注释】 石径:石铺成的小路。盘纡:曲折盘旋。畜泄:指云气。乱:纷杂。杉萝:杉木和松树。阶天汉:登上天汉。 【赏析】 此诗为游嵩山之作。首句写山径曲折,后三句写登临所见。全诗语言朴素而意境深远。 “石径方盘纡”,描写了山路蜿蜒曲折,盘绕如回。 “双峰忽中断”是说在山腰处,两山忽然之间被一条小溪隔开,形成了两个山峰。 “呀豁青冥间,畜泄烟云乱”描绘出诗人站在高处,放眼四望,看到了一片苍茫的山林
注释: 嵩山十二首:这是李白对嵩山的一组诗歌。 烟霞天门深,灵泉吐岩侧:烟霞缭绕的嵩山深处,灵秀的泉水从岩石边涌出,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秘密。 云湿颢气寒,石老林腴碧:云雾弥漫的嵩山上空,寒冷的气息扑面而来,古老的岩石上覆盖着青翠的树丛,显得生机勃勃。 长松暂休坐,一酌烦心涤:我在这里静静地坐着,喝一口酒来驱散心中的烦恼。 整首诗通过描绘嵩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嵩山十二首》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注释 1. 高步登天池 - “高步”指攀登,“登”表示登上,“天池”指的是高山上的湖泊或水池,这里可能是指嵩山的某个景点。 2. 灵源湛然吐 - “灵源”可能是指某种神秘的源泉或源头,“湛然”表示深邃、清澈,“吐”在这里可能是指流出或者涌出。 3. 俯窥不可见 - “俯窥”意为从高处往下看
【注释】 拂:掠过。酣乐:醉意。千峰外:指远处的山峦。松声起:松树在日落时发出的声音。 【赏析】 《嵩山十二首》为组诗,共十二首,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拂石登古坛”句,写登山的情景。登上嵩山之巅,放眼望去,白云缭绕,彩霞弥漫,令人心旷神怡,顿觉豪情满怀。这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把云霞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动作与情感,使整个诗句都洋溢着一种欢快的气氛
【注释】 路入石门见:山路进入石门时。 苍苍深霭间:苍翠的山色笼罩着浓重的雾气。 云生石砌润,木老天风寒:云雾缭绕在石头砌成的台阶上,树木因寒冷而枯萎。 客来依返照:客人来到此处,依靠着夕阳返照的光辉。 徙倚听山蝉:徘徊不定地听着山中蝉声。徙倚,徘徊。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退居嵩山之作。诗人以“石门”、“苍翠”、“云生”、“木老”“客来”为关键词语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清冷凄寂
【注释】 望望:远远望。 行行:曲折前行,形容山势蜿蜒曲折。 屈盘:盘旋。 林杪(miǎo):树梢。 千岩:千座山峰。 烟岚:云雾缭绕的样子。 落照:夕阳西下时照射在山峰上的余晖。 峰端:山峰的尽头。 【赏析】 《嵩山十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组诗作品。此诗为组诗第二首。此诗写登嵩山之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望望不可到”,写出了登山的艰难。诗人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