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山四首初入南山

自我来济南,经年未尝出。
不知西城外,有路通石壁。
初行涧谷浅,渐远峰峦积。
翠屏互舒卷,耕耨随攲侧。
云木散山阿,逆旅时百室。
兹人谓川路,此意属行客。
久游自多念,忽误向所历。
嘉陵万壑底,栈道百回屈。
崖巘递峥嵘,征夫时出没。
行李虽云艰,幽邃亦已剧。
坐缘斗升米,被此尘土厄。
何年道褒斜,长啸理轻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太山四首初入南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次踏入泰山南山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色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游太山四首初入南山》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泰山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自我来济南,经年未尝出”表达了诗人对泰山长久以来的向往与期待,透露出一种神秘而又期待的心情。次句“不知西城外,有路通石壁”则描绘了泰山的险峻与隐秘,让人感受到一种探险的气息。第三句“初行涧谷浅,渐远峰峦积”形象地描述了诗人行进过程中所见的山势变化,从狭窄的山谷到逐渐变得辽阔的山峰,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泰山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超然。李白以其独特的笔触,捕捉了泰山最引人入胜的部分,使得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看到泰山的巍峨与秀美。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李白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与热爱,以及他在面对自然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超脱与洒脱的精神面貌。

《游太山四首初入南山》不仅是一首赞美泰山的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的象征。它启示着人们去感受自然、欣赏自然并从中汲取力量,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独立,不被外界所动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