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卷晴丝,蜂黏落絮,天教绾住闲愁。闲里清明,匆匆粉涩红羞。灯摇缥晕茸窗冷,语未阑、娥影分收。好伤情,春也难留,人也难留。
芳尘满目悠悠。问萦云佩响,还绕谁楼。别酒才斟,从前心事都休。飞莺纵有风吹转,奈旧家、苑已成秋。莫思量,杨柳湾西,且棹吟舟。
高阳台 · 送翠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 · 送翠英》鉴赏
蒋捷的《高阳台·送翠英》是一首充满悲凉清俊风格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宋季词坛上一展其独树一帜的风格。这首词不仅是对故国之思、山河之恸的抒发,更是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词的开篇“燕卷晴丝,蜂黏落絮,天教绾住闲愁”,便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天的景象:燕子掠过细长的晴丝,蜜蜂粘着落下的花瓣,这一切都被天意巧妙地编织进作者的闲愁之中。这种自然的描写,不仅生动地传达了季节的特征,更隐含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闲里清明,匆匆粉涩红羞”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愁绪,清明时节本应春光明媚,然而诗人眼中所见却只有匆忙中带着粉涩的红色羞涩花朵,这不禁使人联想到生命的短暂和美好时刻的转瞬即逝。“灯摇缥晕茸窗冷,语未阑、娥影分收”通过窗户上的灯光摇曳,以及女子身影的渐渐离去,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这里的“分收”二字,不仅指人物形象的逐渐消散,也象征着某种情感或记忆的消逝。
结尾处“好伤情,春也难留,人也难留。”是对整首词的情感总结。春去春又回,人事亦如春日花落一般易逝。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深深的哀愁。而“芳尘满目悠悠”,则表达了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无法挽留的无奈。
《高阳台(送翠英)》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词,更是蒋捷借景抒情、寄情于物的杰作。它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精细刻画和深情抒发,揭示了生命与时间的深刻主题,同时也展现了蒋捷作为一位才子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深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