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 其二

巷底萧萧绝市尘,供愁疏雨打黄昏。
悠然一曲泉鸣调,烧了夜香深闭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兴 其二”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作品。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景物描写的方式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感慨。下面将介绍此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唐朝中期的著名诗人、政治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词原文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3. 诗歌解析

  • 首句赏析:首句“夔府孤城落日斜”描绘了夔州孤城的景色,落日斜照,增添了一份萧瑟与凄凉之感。这里,杜牧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引出下文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 颔联解析:“每依北斗望京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通过北斗星这一天文意象,暗喻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对京城的向往。而“每依北斗望京华”,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身处异地,仍然心系故土的情感状态。
  • 颈联赏析:“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中的“听猿”和“八月槎”分别象征着孤独与远方。猿啼声声,触动诗人内心深处的悲伤;而奉使远行,却又是徒劳无功的象征。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哀愁。
  • 尾联解读:“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则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超越。这里的“藤萝月”和“芦荻花”成为了诗人心灵寄托的象征,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秋兴 其二”不仅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也是杜牧艺术成就的重要体现。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刻体会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