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东下广陵船,一体繁华地接连。
遂有吹箫并仙侣,还同拾翠乱婵娟。
风飘睡鸭沉檀火,日傍骅骝锦绣鞯。
岂是芜城君不见,参军辞赋莫真传。
秣陵东下广陵船,一体繁华地接连。
遂有吹箫并仙侣,还同拾翠乱婵娟。
注释:在秣陵的东边,有一艘从广陵来的船,沿途的景色都如此美丽繁华。于是,我遇到了吹箫的仙人和仙女,他们在一起欣赏美景,就像拾到了一片花丛中的蝴蝶一样。风飘过睡着的鸭子,沉香木的火苗在燃烧,太阳斜照下马的鬃毛闪耀着锦绣的色彩。难道是芜城的人看不见这些美景吗?而我却无法真正传达出来,因为我只是一个参军,不能写出真正的辞赋来。
译文:在秣陵东边的广陵,有艘游船,沿途的景色如此美丽繁华。于是,我遇到了吹箫的仙人和仙女,他们一起欣赏美景,就像拾到了一片花丛中的蝴蝶一样。风吹过了睡着的鸭子,沉香木的火烧得炽热无比。太阳斜照下来,马的鬃毛闪耀着锦绣的色彩。难道是芜城的人看不见这些美景吗?而我却无法真正传达出来,因为我只是一个参军,不能写出真正的辞赋来。
赏析:本篇以游宴为题材,描绘了一幅游春图。诗人先写秣陵的游春盛况,再写广陵的游春盛况;然后写与仙侣、仙女游春之乐。全诗写得明丽生动,富于情致。
首联写诗人在广陵游览所见所闻。“秣陵”是南京旧称。“东下广陵船”是说从南京往东南方向行驶去游广陵。广陵是江苏扬州市的古名。“一体繁华地接连”是说沿途都是繁华的城市。
颔联由游春过渡到游宴。这两句写游宴的情景。因为“吹箫并仙侣”,所以有仙女相伴;因为“还同拾翠”,所以也有游伴同行。“吹”、“仙”、“拾”三字音调和谐,使句中充满了诗味。
颈联写游宴中的景物描写。“风飘睡鸭沉檀火”,“日傍骅骝锦绣鞯”,是诗人眼中所见之物。“风飘”指微风轻拂,“睡鸭”指水边停泊的鸭子因微风起而翻飞不定。“风飘”又指微风吹动岸边草木随风摇摆。“沉檀火”即熏烧的沉香木,这里借指熏香。“日傍”指太阳偏西时。“骅骝”是骏马的美称,此处借指良驹。“锦绣鞯”即华美的鞍饰,此处借指马的装饰华美。
尾联写诗人对这次游宴的感受。“岂是芜城君不见,参军辞赋莫真传。”意思是:“难道是因为芜城的人看不到这些美景吗?而我作为一个参军,却无法写出真正的辞赋来。”这里的“君不见”是说你(或芜城的人)没有看到这些景色吧!“莫真传”是说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我的意思吧!“芜城”即广陵,这里用广陵作代词,意谓芜城之人也难见到这样的美景呀!“参军”就是参军参军,这里借指诗人自己,意谓我虽身为参军,却不能写出真正的辞赋来。
整首诗语言明丽清新,风格俊逸,富有情致,是唐人五绝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