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鹭能忙翻白雪,平畴许远涨清波。
钩帘百顷风烟上,卧看青云载雨过。
即事二首 其二
介绍
《即事二首·其二》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闲适生活的七言绝句。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鹭在水面上翻飞的景象,以及广阔田野上随风摇曳的景致。这不仅是对自然的生动描绘,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 诗歌原文:
双鹭能忙翻白雪,平畴许远涨清波。钩帘百顷风烟上,卧看青云载雨过。
- 诗歌翻译:
两只白鹭在水上振翅,白色的羽毛如同雪花般翻飞,显得如此忙碌;平坦的田间土地在远方涨起清澈的波浪。随手将窗帘挂起,顿时便似有无限风光扑上楼头,悠闲地躺着,欣赏那一片片云彩载着雨水飘过。
- 诗歌鉴赏:
- 意象选择:《即事二首·其二》中的意象十分独特,比如“双鹭”和“白雪”,不仅形象生动,还富有诗意,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与深刻理解。
- 情感表达:整首诗流露出一股宁静致远的氛围。诗人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了自己在贬官后仍能保持一份宁静、超然的心态。诗中没有直接抒发个人的情感,但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内心世界的平和。
- 艺术手法:诗采用了简练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比(如“双鹭”与“白雪”、“百顷”与“清波”)增强了画面感和动感。同时,诗人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如“白云”往往被用来象征高洁或飘渺的意境,而“青云”则寓意着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 作者简介:
- 汪藻:宋代诗人,因其直言进谏而遭贬,后任江西彭泽县令。其作品多反映了作者对政治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 文化背景:
- 北宋时期: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汪藻因直言进谏被贬至江西彭泽县,担任县令。这一事件成为了他创作《即事二首·其二》的重要背景,也是他心境转变的一个标志。
- 历史评价:
- 文学价值:作为宋词中的佳作,《即事二首·其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受到了后世学者的高度评价。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捕捉,也展现了其深邃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 社会影响:该诗的影响力不仅限于文学领域,还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诗中的平和与超脱之情激励着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能够保有一份宁静的心态,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即事二首·其二》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通过阅读这样的作品,可以体会到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感悟。
相关推荐
注释:两只白鹭正在忙碌地翻飞,在雪地上留下洁白的痕迹。田野广阔,远远的清波也随着雨水涨起。 百顷平畴,风烟之上,我卧看青云载着雨过。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生动的语言,将大自然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背景来理解诗意。 “溪回带树弯弯绿,山远迎人步步高。”首句写景,描写溪水环绕着树木弯弯曲曲地流淌,山势高峻遥远,迎着游人一步步攀登。“溪回”,溪水曲折回转;“树带”,树木环绕;“弯弯”写出了溪水的蜿蜒曲折;“绿”描绘出春色满园的景象;“山远”是说山很高
【注释】 庆历:北宋仁宗年号(1041~1048)。即事二首,即事诗,以咏物抒怀为题的诗歌。 倦复看:厌倦地再看。 斯文:这里指文章。为游观:用来观赏。 栋宇:房屋。开荒础:开辟基石。 青螺:形容山色苍翠如螺。点玉盘:比喻青螺状的山峰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夺目。 鸟度云移:比喻世事的变化。人事换:人世间的事物和变化。 天高地大:比喻天地宽广,心胸旷达。客愁宽:客人的愁绪也随着天地的广阔而变得开阔了。
【注释】 春时耕种夏时耘:春天播种,夏天除草。即事:指农事活动。 七月农夫始食新:到了七月,农民才能吃到新收的庄稼。 此去田家常要雨:因为田家多在雨前收割粮食。 雨多元自不妨人:即使下很多场雨,也不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农村生活的田园诗,诗人通过对农事活动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关切和同情。 首句“春时耕种夏时耘”,描绘了农民们一年四季辛勤劳作的场景
即事二首 其二 废圃失不治,委积成荆杞。 何敢问嘉蔬,亦无马牙齿。 旧闻苦行僧,破铛煮糙米。 我今颇似之,但未除发耳。 注释: 1. 废圃失不治:荒废的园子不再打理。 2. 委积成荆杞:堆积的杂物长满了荆草和枸杞。 3. 何敢问嘉蔬:有什么资格去享受蔬菜呢? 4. 亦无马牙齿:也没有马匹的牙齿可以咀嚼。 5. 旧闻苦行僧:之前听闻过苦行的僧人。 6. 破铛煮糙米:用破旧的铁锅煮糙米。 7.
诗句: ``` 远目伤心千里馀,凛然真觉近狼须。云边处处是青冢,马上人人皆白须。 正忆荒村临古道,不堪独树点平芜。谁人与话西园路,梅竹而今似画图。 ``` 译文: 在遥远的目力所能及之处,我感到了无尽的悲伤和失落。我清晰地感受到了寒冷的寒风直扑我的脸颊,如同近处的狼毛一般刺骨。天空中的云朵仿佛是连绵不断的青冢,而道路上的行人也都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我思念着那片荒废的村庄,它坐落在古老的道路旁
【解析】 此为“闲居”之诗。诗人以僧人的清修生活自况,抒写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前两句写其生活起居,后两句写其心境。“一床”,指一张小床;“安置”,“安顿”;“僧居”,即僧人居住的地方。“白”,这里作动词,是说头发都白了,但还像以前一样没有梳理。“忘梳”是说忘记梳洗,“动月”,是说月光映照,所以觉得时间很长。这两句说自己的生活起居已完全像僧人一样,而且已经很久都没有理发了。“懒性”
【注释】杨花:柳絮。颠倒:倾斜。寻诗:寻找诗句。 【赏析】“尽日寻诗寻不得,鹁鸪声在梦魂中。”这两句的意思是:终日苦苦搜寻诗句却寻不到,只有那鹁鸪鸟的鸣叫声从梦中传来。这两句写诗人苦寻诗句不得,反而听到鸟语声,感到十分惊奇、欣喜。 全诗以景物描写为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热爱。首句写景,描绘出一幅柳絮飘飞、帘栊摇动的画面;第二句通过描写鸭的鸣叫声以及空气中弥漫的香气
【译文】 山花和山雨相间飘落,溪水与溪云一样闲适。野店无人询问春天的事,酒旗在风中摇曳鸟儿关关啼叫。 【注释】 即事:触景生情,因眼前景象而生起某种感触。 其二:第二首诗。 相兼:相互交织。 溪水溪云:指溪边流水和天上的云彩。 关关:鸟鸣声。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光明媚、游子思归之情的诗。首句写山花烂漫,山雨纷飞,一山之花与另一山上的花,一山之雨与另一山上的雨,相互交织,互相映衬
【注释】 高桐:高大的桐树。 崇冈:高的山冈。 托根金井西:指树木在金井西边扎根。 交柯:树枝交错的样子。 结层阴:枝叶交相覆盖。 上与浮云齐:枝叶高高地托住天空,好像与云彩并列一样。 仪凤:凤凰,古人认为凤凰是吉祥之鸟。 久不至:好久不来了。 烈烈:声音响亮的样子。 爨下声:炊烟袅袅上升时发出的声响。 知音稀:知己难觅。 【赏析】 《即事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王绩的组诗作品。此诗以桐树自喻
【注释】 帘卷轻寒:帘子轻轻卷起,春日里帘幕空荡。 梦残芳草雨摧风:春夜的梦被风吹得支离破碎。 隔窗阵阵声偏急:隔着窗子,听见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声响。 狼籍庭前一夜红:庭院前的花草在一夜之间被踩踏得狼藉不堪。 【赏析】 《即事二首·其二》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绝诗。这是组诗中的第二首。此诗描写了春天夜晚,作者听到外面有急促的声响,打开窗户向外看,发现院子里的花草被踏得一片狼藉
【注释】 即事二首 其二: 连朝:连续几天。走马:骑马。芳丛:花丛。 数过:多次经过。城西:指洛阳城西,即龙门石窟所在地。 魏花:北魏的牡丹花。双蒂:两瓣并生,像两个花瓣合在一起的样子。好:美。甔瓶中:用甔(古代一种陶器)盛装的酒。 【译文】 接连几天骑马去看花丛,走过古佛宫几次。 给我看的是北魏的好牡丹,一年春色都在甔瓶中。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牡丹花来抒发感慨
注释:当筵撤下紫金罍,醇酎新从塞北来。 辰刻殿西方进讲,承恩未敢尽深杯。 翻译:当宴会结束时,撤下紫金酒樽,这酒是刚从塞北运来的美酒。 时辰已经过了正午,皇帝从西面大殿来到前殿,接受朝贺,这时才敢喝上几杯酒。 赏析:此诗为作者晚年所作,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忧虑之情。诗中描写了皇帝在宴会上的一举一动,以及自己的心境变化。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宫廷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
注释:紫阁高高悬挂五色丝,蒲香榴花映照着龙墀。中官们满满地注满精酿酒,还等待君王停止讲学的时候。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即事组诗作品之一。首句写宫殿内景,次句写宫中生活。三、四句写宫中宴会。最后一句写宴会结束。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宫中宴会的场景,展现了宫廷生活的繁华和奢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政治的不满
注释1:白沟一线是通川,遥指帆樯古渡边。 注释2:预卜昼眠应有梦,梦归先上阿娘船。 赏析:这首诗以景衬情,以景写情,诗人以白沟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渔舟晚归的宁静画面,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注释】: 几处开疆:即指边关的征战。绿旗:指战旗,借称军队。亦分功:也是分功勋的意思。新加:新添,这里指新做的甲胄。细铠:指铁铠甲。衔都督:指佩带的指挥使的官印。宝顶朱缨:指头盔上插着红缨。队队红:指队伍整齐,一片红色。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关将士英勇战斗的诗。全篇以“新”字贯串全篇,从出征到凯旋,从战斗到生活,无不表现出一种新鲜、活泼的气氛。 首句点出边关将士开疆拓土,建功立业
注释: 即事二首 其二 万古一棋局,言平最不平。 万古一棋盘,比喻世事如棋局,变化无常,难以预测。言平(yán píng):形容言辞平淡。最不平:最不公平。 物性论强弱,天机近斗争。 万物都有各自的性质和特点,这是自然规律。天机:指自然界的法则或规律。近斗争:接近争斗和竞争。 但教风作质,有触自忘情。 只要风向有利于自己的一方,就可以凭借自己的优势地位进行争斗;一旦遇到对手,便可以忘记一切
注释: 即事二首其二 睡起春慵拂晓飔,搅人幽梦是黄鹂。 一竿犊鼻随南阮,何事绵绵催画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早晨,诗人慵懒地醒来,被窗外的黄鹂声所唤醒。诗人用“一竿犊鼻”形容竹笛的声音,与“南阮”相呼应,形象生动。诗人用“何事绵绵催画眉”表达了对黄鹂声音的无奈和厌烦。整首诗充满了宁静、惬意的感觉
王良羞诡遇,邱陵多弗为。 守正何必强,当恐人莫知。 注释:这里的“王良”指的是善于驾车的良马,比喻优秀的人物;“诡遇”是诡诈的遭遇,即不正当的待遇或机遇。"邱陵"指代险要之地,多不为所动。“当恐人莫知”意味着即使坚持正义,也可能因为别人不知而不被理解。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善于驾驭良马的王良的故事,表达了对那些在逆境中坚守正义的人的赞美。他们面对不正当的待遇和机遇时,并不为之动摇
注释:燕赵的农民在辛勤耕作,我按照惯例去巡视检查。豫州郊外的土地被水淹了,我担心百姓们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 晋抚传来好消息说,洪水已经退去,百姓们的生活应该可以恢复原状了。我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前去安抚百姓。译文:燕赵的农民正在辛勤耕作,我按照惯例巡视检查。豫州郊外的土地被水淹了,我担心百姓们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 晋抚传来好消息说,洪水已经退去,百姓们的生活应该可以恢复原状了。我不敢怠慢
注释: 古来谁到此为家,宜矣山庄少见夸。 正喜秋光六根净,适看夕照万林斜。 香承浓露荷无滓,影蘸清波芦有花。 颇就深山事新搆,祗期幽朴不期华。 译文: 自古以来谁能在此地安居乐业,只有山庄很少被夸赞。 正喜欢秋天的阳光使万物清净,正好看到夕阳西下,万树斜阳。 荷花香气承满浓露却不沾泥,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水波中。 很乐意在深山里建造新居,只期待它朴素自然而不华丽
天气微暄雨乍晴,出门聊为看山行。 呼僮填尽崎岖路,免得游人叹不平。 【注释】: 天:天空。 暄:暖和、温暖。 聊:姑且;暂且。 为:是。 呼僮:叫仆人。 填:走完。 崎岖路:山路险峻曲折。 平:平坦。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中景色的诗。诗的前两句写雨过天晴,作者出门去赏玩山川风光。后两句写自己雇了车夫,驱车沿着山路上山,一路上克服各种困难,使那些登山的人免于感叹山路崎岖不平。
【注释】名花:美好的花草。催得句:催诗。好鸟:美好、和谐的鸟声。梳头:指梳妆打扮,这里指吟咏诗句。习习:形容微风轻拂的样子。 【赏析】此诗写诗人在兰香沁人心脾的环境中吟诗作赋,以表达对大自然和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首句“名花催得句”,点明题旨,即美丽的鲜花使人产生灵感,催人写出佳句来。次句“好鸟唤梳头”,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吟咏时的情景。他一边听着优美的歌声(好鸟),一边在梳妆打扮(即事二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