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日泯泯,譬彼一毫轻。
胡为饿首阳,不必造承明。
达人不言命,耻向宠辱惊。
不为槛下虎,即作林中麖。
悯悯欲夸俗,皎皎还为名。
卜筮虽小艺,逸哉严君平。
杂诗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沈佺期的《杂诗 其三》是一首唐代的五言律诗,通过细腻而深刻的笔触展现了闺中少妇在秋夜中的孤独与思念,以及她对战争早日结束的殷切期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 诗歌背景:《杂诗 其三》属于唐代文人王维的组诗《杂诗三首》,旨在抒写男女别后相思之情,并暗含怀念家乡的情绪。该作品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成就,特别是其独特的构思和情感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成为初唐诗歌中的名篇,深受后世读者喜爱。
- 诗人简介:沈佺期(约公元659年─714年),字云卿(一作子安),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唐代诗人。沈佺期与宋之问、崔融、李峤齐名,称为“文章四友”。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尤其是七言歌行体,在当时颇具影响力,被誉为唐代七言歌行的翘楚。
- 诗歌原文:《杂诗三首·其三》
落叶惊秋妇,高砧促暝机。
蜘蛛寻月度,萤火傍人飞。
清镜红埃入,孤灯绿焰微。
怨啼能至晓,独自懒缝衣。
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
何苦朝鲜郡,年年事鼓鼙。
燕来红壁语,莺向绿窗啼。
为许长相忆,阑干玉箸齐。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杂诗 其三》不仅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著称,而且在文化和文学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唐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这首诗跨越了时间的界限,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