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以采自斲,丹以泽自销。
高才耀当时,荼毒竟相招。
傅子感飞蛾,张公喻鹪鹩。
思患岂不微,履险果焉逃。
千金惮垂堂,胥靡易登高。
愿随方外士,杖策归蓬蒿。
注释
- 玉以采自斲:玉石是通过开采得来的,比喻事物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行动才能获得。
- 丹以泽自销:丹砂(一种矿物)是因自身含有的硫磺成分在氧化过程中自行消失,比喻事物依靠内在的因素自然消失或消亡。
- 高才耀当时:才能出众的人在当时显露头角。
- 荼毒竟相招:形容坏人坏事相互勾结,相互利用。
- 傅子感飞蛾:比喻受到诱惑而做出错误选择的人像飞蛾扑火一样。
- 张公喻鹪鹩:用鹪鹩(一种小鸟,以其狭小的生存空间而著名)来比喻处境艰难的人。
- 思患岂不微:思考问题时,难道不会想到微小的风险?
- 履险果焉逃:面临危险时不逃避,反而能够应对和战胜它。
- 千金惮垂堂:千金之子(指有地位或有权势的人)都害怕自己家宅(比喻富贵人家)倒塌,这里用来比喻对权贵的畏避心理。
- 胥靡易登高:没有地位的人容易攀登到高位。
- 愿随方外士:愿意跟随隐居山林的隐士,远离尘世的纷扰。
- 杖策归蓬蒿:手持拐杖,回到简陋的地方,比喻退隐。
译文
玉石是自己开采出来的,丹砂是因为它自身含有的硫磺成分才会自行消失。
高超的才能在当下就显露出来,却最终被那些坏蛋们联手欺骗。
傅子被飞蛾所吸引,而张公却被鹪鹩的处境所启发。
想想那些祸患难道不是微小的吗?
面对困难时不躲避,反而能够应对和战胜它,这才是真正的勇气。
担心的是千金之子也怕自家房屋倒塌,没有地位的人容易攀爬到高位。
我愿意跟随着隐居山林的隐士,远离尘世的纷扰。
拿着拐杖,回到简陋的地方,这是真正的归隐。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人生中的机遇与挑战、权力与道德、以及个人境遇与选择之间的关系。诗中既有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也有对隐士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玉和丹砂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个人努力和内在价值的认识;对飞蛾和鹪鹩的比喻则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与艰难境遇的不同态度;最后,诗中的“愿随方外士”更是体现了诗人渴望远离世俗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的强烈愿望。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