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草会成蔓,种木当为株。
休咎岂虚生,景响不相逾。
吕生钓奇货,苏子挟阴符。
六国假相印,万户割名都。
一朝计不售,仓卒蒙罪辜。
狙诈适自困,倾巧定焉如。
生时谅非荣,既没辱有馀。
达人安贫贱,贵欲弭祸枢。

杂诗其一

注释:植草会长出蔓藤,种树应当成为大树。吉凶福祸难道是无缘无故产生的,景物的映衬不会超过它们自身。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然现象的诗。诗人在描绘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变化时,以人的思维去推测,认为草可以蔓延,木也可以成株,由此引出“休咎岂虚生,景响不相逾”的句子,即吉凶祸福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景物的映衬也不会超过它本身。这种思想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了他的一种宿命论观点。

第二联“吕生钓奇货,苏子挟阴符。”则用典,指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苏子)和张仪(吕生)。两人都是因游说诸侯而闻名的策士。这两句诗通过这两个历史典故来比喻那些投机取巧、不择手段的人。他们就像吕生一样,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而像苏子一样,善于运用谋略、策略来为自己谋取利益。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正直人的赞美。

第三联“六国假相印,万户割名都。”则借用了历史上的典故。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为了争夺领土和资源,纷纷派遣使者前往其他国家进行外交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各国之间也发生了一些纷争和冲突。这两句诗通过这个典故来比喻社会上的一些乱象和不安定因素。这些乱象和不安定因素就像六国的丞相一样,各自为政,互相争斗;而像万户侯一样,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家园和亲人。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动荡不安的担忧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第四联“一朝计不售,仓卒蒙罪辜。”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社会的失望和无奈。他看到有些人因为一时的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和信仰,结果却受到了惩罚和不幸的命运。这两句诗通过这个典故来讽刺那些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发展的人。

第五联“狙诈适自困,倾巧定焉如。”则用典,指春秋时期鲁国人阳虎(狙)、齐国人孙叔敖(诈)以及秦国宰相穰苴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关于机智过人、善于利用权谋和计谋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人。这两句诗通过这些典故来表达诗人对于机智过人、善于利用权谋和计谋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人的赞赏。然而,他也认为这样的人只是暂时的成功者,最终也会因为过于狡猾而导致失败和困境。

第六联“生时谅非荣,既没辱有馀。”则进一步揭示诗人对于人生的看法。他认为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可能并不被认可和尊重,而在死后却会受到无尽的羞辱和谴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悲观态度和对于死亡的恐惧。

第七联“达人安贫贱,贵欲弭祸枢。”则用典,指西汉初年开国名臣陈平(达人)、东汉末年名将关羽(安贫贱)、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贵欲弭祸枢)等人的故事。这些人都是在贫困和卑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但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成为了国家的重要人物。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人的敬佩之情。同时,他也认为一个人要想避免灾祸就要懂得如何运用智慧和谋略来化解矛盾和问题。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分析,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正直人的赞美;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看法和对于生死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