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驱世鞅缚,妄灭天刑逃。
我身不失我,荣辱谁能操。
蔬肉等一恋,耕学两不高。
未应泉石癖,可笑州县劳。
秦人跨四海,不及源中桃。
但看逸名姓,已足贤萧曹。
杂诗 其三
注释:
- 形驱世鞅缚,妄灭天刑逃:形是形体,驱是驱使。鞅是古代一种皮带,缚指束缚。妄灭天刑是指逃避天诛。
- 我身不失我,荣辱谁能操:我身表示自己的生命或身体。失我表示放弃自己。荣辱是谁能掌握的。
- 蔬肉等一恋:蔬食和肉类都算一种生活。
- 耕学两不高:耕学指耕种和学习,两者都不高深。
- 未应泉石癖,可笑州县劳:泉石指山间清泉和石头。州县劳即在州县任职的劳累。
- 秦人跨四海,不及源中桃:秦人指秦国人。源中桃指源水边的桃子,传说源水边有仙桃可以长生不老。
- 但看逸名姓,已足贤萧曹:逸名姓指超越一般名声的姓氏。萧曹指汉朝初期的两位名臣萧何和曹参。
译文:
被世俗所驱赶的人,试图逃脱自然的惩罚。我自己的生命,我自己主宰,荣辱不是我所能把握。即使是粗茶淡饭也足以让我安心,耕种和学习都不算高深。我在州县工作,却感到辛苦,不如隐居山林。秦国人能够征服天下,但比起源水中的桃花,还差得很远。只需看看那些超然物外、名字显赫的隐士,就已经足够让人效仿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由和超脱世俗的看法。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处境和追求,展现了对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他认为,只要内心自由,即使生活简朴如蔬食肉,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同时,他也对官场生活的辛苦表示出不满,认为与其在州县为官,不如远离尘嚣,享受自然的清福。此外,他还通过对秦人的比较,表达了一种对超越世俗功名的向往,认为只有像源水中的桃花一样,不受世俗影响,才能真正达到人生的真谛。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