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领血。
凭君子细看,我亦难分雪。
耕者耕未已,种者种不歇。
目望九霄云,谁顾三伏热。
秋收政其时,全在要精洁。
升合等平分,彼我言词绝。
暗室不可欺,吃水也防噎。
上人饱法味,道眼能昭彻。
归来满钵香,坐断水云舌。
金毛恣翻踯,异兽潜深穴。
栗棘金刚圈,略不通水泄。
百草头边着眼看,七星用处当风截。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三十九
介绍
偈颂一百零二首的第三十九首是一首充满禅意的佛教诗歌。偈颂,又称诗赞或佛曲,是佛教文学的一种形式,通常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宗教情感和教义。在佛教中,偈颂用于诵读、念诵、唱诵以及讲解佛法时使用,旨在通过声音的力量来传播佛法,引导信众走向觉悟之路。
《偈颂一百零二首》由释绍昙所著,是宋代的一部重要佛教诗集,其中涵盖了许多深奥的宗教哲理和修行指导。该诗集反映了宋时期佛教文化的繁荣与兴盛,同时也是研究宋代宗教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它体现了禅宗思想中的“无”的概念。诗中用风吹水面成纹的比喻,表达了万物皆空的观念,强调世间一切现象都是瞬息万变的,没有永恒不变的本质。这种对“无”的深刻领悟,是禅宗修行的重要部分,也是佛教哲学的核心之一。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心无旁骛的精神状态。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如西风簇浪花、冷照玉奁清等,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和净化。
从诗歌的结构和韵律来看,《偈颂一百零二首》体现了宋代诗词的特点。宋代的词赋多注重音律之美,此诗也很好地遵循了这一传统,采用了平仄相间、韵脚和谐的押韵技巧,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通过对该诗的分析可以看出,它在佛教教义的传播和修行指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佛教能够更有效地影响信众的生活,引导他们走向内心的平静与解脱。同时,它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人们能够在现代生活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这首偈颂不仅是宋代佛教文化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它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产物,也是文学艺术的瑰宝,对于研究宋诗的发展和佛教文化的流传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现代人来说,了解和学习这样的文学作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