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母

又见梅妆碧玉枝,弟兄相聚著莱衣。
西方佛庆明朝诞,南极星胜寿日晖。
百岁阿㜷开九秩,两房孙子戏重闱。
年年得侍高堂醉,对坐天花散漫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母》是明代诗人林廷选所作的一首赞美母亲之寿诞的诗歌。此诗以初度年年菊正黄为开头,通过菊花盛开的象征,既点明了时节,又寓意着母亲如同菊花般高洁、坚韧。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林廷选作为明代诗人,他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林廷选的创作不仅局限于诗歌,还包括散文和辞赋等多种文学形式,其作品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2. 诗歌原文:初度年年菊正黄,新妆艳艳好容光。今朝寿母生朝日,更祝千秋万万年。
  • “初度年年菊正黄”中的“初度”指第一次过生日,而“菊正黄”则象征着母亲的年龄与菊花一样,每年都像这金黄色的菊花一样焕发出新的生机。这种描述不仅描绘了母亲的容颜,也隐喻了她的精神风貌。
  • “新妆艳艳好容光”继续赞美母亲的外貌和气质,形容她如同精心打扮后的美丽女子,光彩照人。这里的“新妆”和“艳艳”都突出了母亲的年轻和美丽,而“好容光”则暗示了母亲健康和活力的状态。
  • “今朝寿母生朝日”中的“今朝”指的是当前的时刻,“寿母生朝日”则表达了对母亲生日的祝愿。这里的“生朝日”意味着母亲如同旭日东升,充满活力和希望。
  • “更祝千秋万万年”是对母亲长寿的祝福,强调了对母亲永恒不变的爱和尊重。这里的“千秋”和“万万年”都是表达对母亲寿命长久的美好愿望。
  1.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母亲外貌及精神气质的描述,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流畅而富有感染力,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深情厚意。
  2. 文学价值:《寿母》不仅是一首单纯的祝寿诗词,更是一部富含深意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母爱的赞颂,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此外,诗歌的语言艺术也值得深入探讨,如运用了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艺术美感。
  3. 历史背景:《寿母》创作于明朝,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辈出,诗歌作品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林廷选的《寿母》得以流传至今,不仅展示了明代诗歌的风格特点,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4. 艺术特色:在艺术手法上,《寿母》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主题。同时,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形象,将一个普通的生日场景转化为一幅生动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5. 社会价值:《寿母》作为一首祝寿诗词,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它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例如,在庆祝母亲生日时,人们常常引用这首诗来表达对母亲的敬爱和祝福。
  6. 教育意义:这首诗不仅适合文学爱好者欣赏,对于广大学生来说,也是一本难得的学习教材。它教导人们在写作中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通过观察和感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它也启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7. 现代应用:《寿母》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节日庆典、家庭聚会等场合,这首诗词可以增添氛围,传递亲情和友情。此外,它还可以作为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帮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和家庭美德。

《寿母》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向读者展示了古人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感激。无论是对于文学爱好者、学者还是普通大众,这都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