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报恩赠李校尉

一身便做个丹丘。于内常常云水游。离坎交宫真子午,甲庚易位没春秋。
五行四象皆无用,三岛十洲却有由。功行无亏云鹤引,大罗天上列仙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报恩·赠李校尉》是元代词人马钰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修行、超脱世俗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词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哲学思想。

在探讨《十报恩·赠李校尉》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其历史背景与创作时期。据记载,《十报恩·赠李校尉》的创作时间属于元代,而马钰作为当时著名的道教学者,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宗教思想和文化风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得知这首词的原文如下:

一身便做个丹丘,於内常常云水游,离坎交宫真子午,甲庚易位没春秋。五行四象皆无用,三岛十洲却有由。功行无亏云鹤引,大罗天上列仙楼  

词中“一身便做个丹丘”意味着作者已经达到了一种高深的境界,能够随意游历于天地之间,不受任何拘束。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道教追求自然和谐、顺应自然规律的思想。

从词中的内容进一步分析,“离坎交宫真子午”等句式展现了作者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理解。这里的“离”、“坎”、“子”、“午”分别指代天干地支中的五行元素,通过这些元素之间的相生相克来表达宇宙间的动态平衡。这种表述方式不仅体现了古典诗词的美学特征,还蕴含着深厚的哲理。

再来看“三岛十洲却有由”一句,这可能指的是道教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壶三大仙岛以及海外三十六个小岛,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理想境地。这一表达不仅美化了仙境的描绘,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词的结尾部分“功行无亏云鹤引,大罗天上列仙楼”,则表达了作者对修炼成仙的坚定信念以及对高远境界的执着追求。通过这种方式,作者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升华的思想。

《十报恩·赠李校尉》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和人生哲理的艺术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至今仍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