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春赠兴国寺修塔僧

物外高僧,澄澄湛湛真禅刹。真禅刹。心无察察。理趣常搜刷。
玉性玲珑,处处皆通达。皆通达。无拘无辖。垒起黄金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万年春·赠兴国寺修塔僧》是元代著名道士马钰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是对兴国寺修塔僧的赞美,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禅宗思想和人生智慧。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马钰:字宜甫,原名从义,入道后改名为钰,号丹阳子。他是王重阳的弟子之一,与王重阳另外六位弟子合称为“北七真”。
  1. 诗词原文
  • 物外高僧,澄澄湛湛真禅刹。真禅刹。心无察察。理趣常搜刷。玉性玲珑,处处皆通达。皆通达。无拘无辖。垒起黄金塔。
  1. 词作赏析
  • 意境深远:此词通过描述僧人的修行生活及其心境,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
  • 哲理丰富:通过对“理趣”和“玉性”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内在的平和与智慧。
  • 意象独特:如“黄金塔”这一意象,既象征着修行的成果,也寓意着对更高理想的追求。
  1. 创作背景
  • 马钰作为道教学者和高僧,其作品多反映他对宗教修行的理解和实践。
  • 《万年春·赠兴国寺修塔僧》可能是在一次与兴国寺修塔僧的交流中所作,用以表达对其修行成就的赞赏。
  1. 文学价值
  • 作为道教文学的一部分,《万年春·赠兴国寺修塔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成就。它不仅展示了道教思想的独特魅力,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社会影响
  • 马钰的诗词在中国乃至世界道教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思想对中国古典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1. 现代意义
  • 《万年春·赠兴国寺修塔僧》不仅在历史上有其地位,在现代社会中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它提醒人们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对真理的追求,对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需求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 读者建议
  • 对于喜欢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哲学的朋友,阅读《万年春·赠兴国寺修塔僧》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不仅能让人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智慧,还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万年春·赠兴国寺修塔僧》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其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每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去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