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 长安运同惠道袍

昨日道袍破敝,今朝便著新衣。有人问我这因依。且显同知厚惠。
又恐著他华丽,弃之更不生疑。道家蓑笠最相宜。贫后安眠稳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江月·长安运同惠道袍》是元代马钰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关于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词作原文
    昨日道袍破敝,今朝便著新衣。
    有人问我这因依,且显同知厚惠。
    又恐著他华丽,弃之更不生疑。
    道家蓑笠最相宜。
    贫后安眠稳睡。

  2. 作者简介:马钰(1123—1183),字宜甫,号丹阳子,是金朝末期的道教学者和诗词作家。他的生平与道教关系紧密,师从王重阳,并与王重阳的其他六位弟子合称为“北七真”。马钰的著作中包含《丹阳神光灿》《渐悟集》等,这些作品在道教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3. 词作赏析

  • 情感表达:此词通过对比过去破旧的道袍与现在的崭新衣裳,反映出作者对变化的感慨和适应环境的智慧。同时,也体现了作者面对外界评价时的态度——既展示了自己得到的恩惠,也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生活哲学。
  • 语言风格:马钰的词作多以简练质朴为特色,《西江月·长安运同惠道袍》亦是如此。词中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又不失深意,这种风格在当时的文学创作中颇为罕见,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文学造诣。
  • 哲理内涵:通过对衣物变化的描述,词人隐喻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旧衣变新衣,反映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而内心的坚定,则如同蓑笠般简朴自然,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稳定,体现出道家追求的内在平和与外在朴素。
  1. 词作背景
  • 此词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马钰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金元交替之际社会变革剧烈,个人命运也充满波折。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词作,不仅是为了抒发个人的情感,更可能是借此反思人生、表达对道家哲学的追求。
  1. 文化影响
  • 作为元代的重要诗人之一,马钰的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中蕴含的哲学思想、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对后世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道教文化圈内,许多信徒和追随者通过学习马钰的作品来领悟道家的教义和生活智慧。

可以看出《西江月·长安运同惠道袍》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它凝聚了作者的人生哲学、艺术才华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词,人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风貌,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所倡导的淡泊明志、清静无为的道家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