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 看送孝

有微言,深可说。兔死孤悲,伤类声凄切。人见人亡宁喜悦。大限来时,莫也无分别。
愿回头,搜秘诀。猛舍家缘,频把心猿歇。修炼金丹收白雪。九转功成,永永无生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苏幕遮·看送孝》是金朝诗人马钰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生死、离别以及修炼成仙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下面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的创作背景较为特殊,它与马钰的生平及他的道教修行紧密相连。据资料显示,马钰是一位道士,他与王重阳等六位弟子合称为“北七真”。他在入道后更名为马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因此,从马钰的生活和修炼经历来看,他可能因为目睹了生离死别的场景而产生创作的灵感。
  2. 诗词原文
    有微言,深可说。兔死孤悲,伤类声凄切。
    人见人亡宁喜悦。大限来时,莫也无分别。
    愿回头,搜秘诀。猛舍家缘,频把心猿歇。
    修炼金丹收白雪。九转功成,永永无生灭。
  3. 主题分析
  • 生死观:词中表达了一种超脱生死的观念,认为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或归宿。这种思想在佛教和道教中都有所体现,强调生命轮回的连续性和超越性。
  • 离别情绪:通过描写“兔死孤悲”的情景,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深哀伤和无法割舍的情感。这反映了人类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普遍追求和留恋。
  • 修炼观念:词中的“猛舍家缘,频把心猿歇”暗示了一种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追求,即通过修炼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这与道家的修炼理论相契合,强调内在修养和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
  1.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苏幕遮·看送孝》作为词的一种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语言优美,情感深沉,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深思。
  • 哲学启示:该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价值,更在哲学上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它提醒人们关注生命的有限性和珍惜当下,同时也启发人们在面对生死离别时保持平和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
  1. 影响评价
  • 后世影响:马钰的《苏幕遮·看送孝》在后世被多次引用和传颂,成为研究道家和道教的重要资料。
  • 评价总结:《苏幕遮·看送孝》以其独特的创作视角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后世学者和读者的高度评价。它不仅展示了马钰的才华和修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

《苏幕遮·看送孝》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它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和文化素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