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妻爱妾,忧儿愁女。一心千头万绪。竞利争名来往,岂曾停住。如蜂采花成蜜,谓谁甜、独担辛苦。迷迷地,似飞蛾投火,好大暮故。
上启阿爷老子,火坑中,谁是留心悯汝。个个唆贤贪爱,他享富贵。死来无人肯替,愿回头、疾些省悟。归物外,处无为清静,便是仙路。
满庭芳 · 劝道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庭芳·劝道友》是马钰创作的一首词。该作品表达了对人生苦短及名利得失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追求内心平静与超脱世俗的向往。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背景:《满庭芳·劝道友》由元代著名道士马钰创作,他的其他著作如《丹阳神光灿》、《渐悟集》等,也展现了他深厚的道教思想和丰富的文学成就。
内容解析:在《满庭芳·劝道友》中,马钰通过描绘人世间的纷扰和名利的诱惑,呼吁人们回归自然、寻求内心的安宁。他用“怜妻爱妾,忧儿愁女”开篇,展示了人生的多重困境,随后以“竞利争名来往”来强调人们在名利场中的挣扎与痛苦。
主题思想:马钰通过《满庭芳·劝道友》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即人生短暂,不应被世俗的名利所累,而应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越。这反映了道家追求“无为而治”的生活哲学以及道教强调的内在修养和精神解脱。
艺术特色:马钰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似飞蛾投火”,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追逐名利时的盲目与无知。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影响评价:作为元代重要的道教文学作品之一,《满庭芳·劝道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研究古代道教文化的重要文本,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对于人生、道德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满庭芳·劝道友》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诗词作品,它是马钰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度思考与独到见解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生命、道德和精神追求的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