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修竹,累功积行,常愁行少功亏。劝人作善,于道最相宜。稍稍缘行端正,早傍人、别意猜疑。心自笑,图他功行,怎避是和非。
华山陈处士,不侵耕织,山下行稀。尚有人相毁,发叹吟诗。清正无私无曲,任前程、宠辱灾危。随缘过,腾腾兀兀,歌舞乐希夷。
满庭芳 · 心自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庭芳·心自笑》是元代诗人马钰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是对个人修行与道德追求的表达,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哲学思想。下面将详细介绍《满庭芳·心自笑》:
作者简介:《满庭芳·心自笑》的作者马钰,字宜甫,入道后更名钰。他的道教背景深厚,与王重阳有师生之谊,并被尊称为“北七真”之一。他的生平和创作都透露出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通过他的作品,可以窥见元代文人的思想风貌和精神追求。
诗词原文:学道修竹,累功积行,常愁行少功亏。劝人作善,於道最相宜。稍稍缘行端正,早傍人、别意猜疑。心自笑,图他功行,怎避是和非。华山陈处士,不侵耕织,山下行稀。尚有人相毁,发叹吟诗。清正无私无曲,任前程、宠辱灾危。随缘过,腾腾兀兀,歌舞乐希夷。
艺术特色:《满庭芳·心自笑》在艺术上表现出独特的风格。首先,它以道家的自然观为基调,强调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其次,作品体现了作者对道德行为的肯定,鼓励人们行善,避免邪恶。其用词考究,韵律和谐,展现了宋代词风的艺术魅力。
社会意义:《满庭芳·心自笑》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文献,反映出元代的社会环境及文化氛围。通过对词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和行为选择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读者体验:对于现代读者而言,《满庭芳·心自笑》不仅是一次古典文学的阅读体验,也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和启迪。它鼓励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追求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
通过对《满庭芳·心自笑》的深入了解,不仅能欣赏到古代诗词的魅力,也能从中获得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