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修竹,累功积行,常愁行少功亏。劝人作善,于道最相宜。稍稍缘行端正,早傍人、别意猜疑。心自笑,图他功行,怎避是和非。
华山陈处士,不侵耕织,山下行稀。尚有人相毁,发叹吟诗。清正无私无曲,任前程、宠辱灾危。随缘过,腾腾兀兀,歌舞乐希夷。

满庭芳·心自笑

学道修竹,累功积行,常愁行少功亏。劝人作善,于道最相宜。稍稍缘行端正,早傍人、别意猜疑。心自笑,图他功行,怎避是和非。

华山陈处士,不侵耕织,山下行稀。尚有人相毁,发叹吟诗。清正无私无曲,任前程、宠辱灾危。随缘过,腾腾兀兀,歌舞乐希夷。

注释:学习道教修行竹子,通过积累功德和行为来修炼自己,但常常担心自己的修行还不够,无法达到圆满。鼓励人们多做好事,这是符合道义的行为。慢慢地因为自己的行为举止端正,所以被人嫉妒猜疑。内心嘲笑那些图谋他人功德的人,怎么能够逃避是非呢?华山的陈处士,不做农耕和纺织,在山上生活很少与外界接触。尽管有人诽谤他,但他还感叹地吟诵诗歌。他是清正无私、没有偏私曲解的人,对于未来的道路,无论受到什么样的荣华富贵或者灾难危险,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快乐地跳舞唱歌,享受着宁静平和的生活。

赏析:此篇以“心自笑”为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全文以“心自笑”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修行过程,表达了对于修行的理解。他认为修行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行为,更是一种生活的实践。修行的过程中充满了挑战和困难,只有不断地积累功德和行为,才能够达到真正的修行境界。这种修行的过程,也是一种对自我的超越和提升的过程。

作者通过描绘华山陈处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于清正无私、无曲解的人生态度的理解。虽然陈处士不被世人所知,但他仍然保持着内心的清净和坚定。他不受世俗的干扰和诱惑,专注于自己的修行和探索。这种生活态度,使他能够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宁静和独立。

作者通过对陈处士行为的赞美,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他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但是无论面对什么,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用一颗善良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体验到人生的美好和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